6种第二代抗精神病药物治疗药物监测结果的回顾性分析

目的 分析6种第二代抗精神病药物治疗药物监测结果,为6种药物治疗精神分裂症的个体化、合理化用药提供参考。方法 采用回顾性分析方法,寻找更多收集西安市精神卫生中心2020年1月-2020年12月在门诊及住院进行6种第二代抗精神病药物治疗药物监测的结果。采用MedCalc5.2医学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结果6种药物监测1次频率的比例均为门诊>住院(P<0.001),监测频率2次以上的比例均为住院>门诊(P<0.001)。非参数Mann-WhitneyU检验结果显示,女性患者奥氮平、氨磺必利、利培酮+帕立哌酮的血药浓度均高于男性患者,且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女性患者喹硫平+去乙基喹硫平血药浓度低于男性患者(P<0.01)。≥60岁患者的氨磺必利、喹硫平+去乙基喹硫平、阿立哌唑+脱氢阿立哌唑血药浓度较高于<60岁的患者,且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60岁患者奥氮平、利培酮+帕立哌selleckchem Blebbistatin酮、氯氮平+去甲氯氮平的血药浓度与<60岁的患者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6种药物及其代谢物中,奥氮平血药浓度在治疗窗比例最高,约为74.98%,氯氮平最低,约为20.53%。氨磺必利、阿立哌唑、阿立哌唑+脱氢阿立哌唑血药浓度均明显高于共识所推荐参考范围,而氯氮平及去乙基喹硫平血药浓度均明显低于共识所推荐参考范围。结论在临床实践中,应加强门诊及住院患者治疗药物监测的重视程度,从而为患者实施个体化给药,保障临床用Biogenic VOCs药的安全、有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