暴发性心肌炎短期死亡的危险因素及其列线图预测模型的建立及验证:回顾性分析

目的:探讨影响暴发性心肌炎(FM)患者短期死亡的危险因素,构建列线图模型。方法:回顾性收集2015年10月—2020年11月住院治疗的157例FM患者的临床资料,将患者分为死亡组(34例)和存活组(123例),分析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发病时长、并发恶性心律失常、既往病史、白细胞、总胆红素、估测肾小球滤过率(eGFR)、血清肌钙蛋白I(cTnI)峰值、B型钠尿肽前体、左室射血分数(LVEF)等指标方面是否存在差异。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探讨影响FM近期死亡风险的独立危险因素,采用R4.1.1软件构建相关列线图模型,并采用校正曲线、C-index、ROC曲线等手段对该列线图模型进行验证。结果:多因素logistic回MG132 IC50归分析显示,患者并发恶性心律失常(OR=5.352,95%CI 1.725~16.598)、eGFR<85.77 mL·min~(-1)·(1.73 m~2)~(-1)(OR=4.375,95%CI 1.167~16.394)、cTnI峰值≥26.75μg/L(OR=4.258,95%CI 1.273~14.245)和LVEF<40%(OR=4.790,95%CI 1.374~16.701)是预测FM患者近期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以上述各项指标建立的预测模型,经bootstrap法进行内部验证,其校正曲线趋近于理想曲线(P=0.110),表明该模型的一致性较好DS-3201作用,该模型的composite biomaterialsC-index为0.886(95%CI 0.826~0.931),经过bootstrap法随机抽样验证后C-index调整为0.869,说明建立的模型拥有良好的区分度。模型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886,提示该模型有着良好的预测效能。结论:并发恶性心律失常、eGFR<85.77 mL·min~(-1)·(1.73 m~2)~(-1)、cTnI峰值≥26.75μg/L以及LVEF<40%的FM患者发病1个月内全因死亡的风险显著升高,由4项独立危险因素构建的列线图模型,有助于评估FM患者的近期预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