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精神病性症状与认知功能的网络分析

目的RSL3体内:精神分裂症(Schizophrenia,SZ)是一种病因复杂的精神疾病,多呈慢性复发性病程,迁延难愈,除了常见的一般精神症状、阳性症状和阴性症状,还伴有认知功能损害。既往研究表明这几个症状间存在着复杂的关系,彼此相互影响,共同促成了SZ复杂的临床表现,但是这三者之间的相互作用关系仍不清楚。为此,本研究旨在通过网络分析方法对慢性SZ患者的阳性症状、阴性症状和认知功能这三个维度症状间的网络关系进行研究,深入探究慢性SZ的症状网络结构,同时明确其核心症状和桥接症状,为深入了selleck GSI-IX解慢性SZ的精神病理学机制以及临床干预措施提供理论依据。方法:本研究是横断面调查,采用整群抽样的方法,在2019年11月-2021年10月期间对辽宁省多家精神病专科医院的住院SZ患者进行现场问卷调查,收集患者的一般人口学和临床资料。分别采用阳性和阴性症状量表(PANSS)评定精神病性症状,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Mo CA)评估认知功能。使用Epidata3.1进行数据录入,用SPSS26.0对人口学信息和临床特征进行描述性分析,计数资料用频数和百分比描述,计量资料用均数和标准差(中位数和四分位数间距)描述。单因素分析采用秩和检验来探索人口学信息和临床特征与阳性症状、阴性症状和认知功能评分的关系。用R软件对SZ患者的阳性症状、阴性症状和认知功能构建正则化偏相关网络模型,计算中心性强度和桥接强度,并使用自助抽样法检验模型的稳定性。结果:(1)研究对象特征:本次1301名被调查者中,共1239名慢性期SZ患者符合入组标准并完成了评估,应答率为95.2%,患者平均年龄为48.30±13.70岁,其中男性有750人(60.5%),平均病程为18.90±10.50年。(2)单因素分析结果:人际关系和社会活动是阳性症状的影响因素;人际关Biomass digestibility系、病程和饮酒是阴性症状的影响因素;社会活动、教育程度、吸烟和病程是认知功能的影响因素。(3)网络分析结果:阳性症状,阴性症状与认知功能构成网络模型的中心节点为:节点P1(“妄想”)、N3(“情感交流障碍”)、M8(“抽象-词语相似性”);桥接节点为:节点P2(“概念紊乱”)、N7(“刻板思维”)、N5(“抽象思维概念”)、N6(“交谈缺乏自发性和流畅性”)和M8(“抽象-词语相似性”)。网络稳定性系数为0.75,表明本网络模型具有较好的稳定性。结论:(1)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的阴性症状较为明显,并且认知功能损害也较严重,因此,应对慢性精神分裂症的阴性症状和认知功能的治疗加以重视。(2)“妄想”、“情感交流障碍”和“抽象-词语相似性”是慢性SZ患者阳性症状、阴性症状和认知功能的症状。(3)“概念紊乱”、“刻板思维”、“抽象思维概念”、“交谈缺乏自发性和流畅性”和“抽象-词语相似性”是慢性SZ患者阳性症状、阴性症状和认知功能的桥接症状。这些核心症状和桥接症状可能与慢性SZ患者的精神病理学机制和治疗效果密切相关,为针对慢性SZ患者靶症状治疗提供了新思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