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的 分析认知功能障碍患者激越行为临床特点,并以痴呆需求代偿行为(NDB)理论模式为框架筛查其相关影响因素。方法 纳入2021年1月至2022年6月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收治的402例认知功能障碍患者,采用简易智能状态检查量表和蒙特利尔认知评价量表评价整体认知功能,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评价睡眠质量,Barthel指数评价日常生活活动能力,Cohen-Mansfield激越行为量表评价激越行为。单因素和多因素前进法Logistic回归分析筛查认知功能障碍患者发生激越行为的影响因素。结果 共402例患者激越行为发生率为59.70%(240/402),其中轻度认知损害患者发生率为59.38%(19/32)、痴呆患者为59.73%(221/370),包括躯体攻击行为23.33%(56/240)、躯体非攻击行为37.92%(91/240)、语言攻击行为13.75%(33/240)、语言非攻击行为83.33%(Z-VAD-FMK体内实验剂量200/240)。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离异或丧偶(OR=4.529,95%CI:1.416~14.483;P=0.011)、幻觉(OR=10.483,95%CI:4.272~25.722;P=0.VP-16小鼠001)、妄想(OR=2.287,95%CI:1.140~6.591;P=0.002)、居住环境不稳定(OR=1.665,95%CI:1.024~2.708;P=0.040)、照料者与患者沟通障碍(OR=1.817,95%CI:1.047~3.154;P=0.034)、睡眠障碍(OR=2.344,95%CI:1.142~4.810;P=0.020)是认知功能障碍患者发生激越行为的危险因素;听觉障碍是避免发生激越行为的保护因素rapid immunochromatographic tests(OR=-1.086,95%CI:0.132~0.864;P=0.024)。结论 认知功能障碍患者激越行为发生率较高,离异或丧偶、幻觉、妄想、居住环境不稳定、照料者与患者沟通障碍、睡眠障碍的患者更易发生激越行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