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数据挖掘探讨痛风性关节炎的用药规律及相关因素分析

目的:通过应用中医传承计算平台(V3.0)软件,分析痛风性关节炎发病的影响因素和发Protein Tyrosine Kinase抑制剂作特点,同时对导师治疗痛风性关节炎的处方用药进行统计分析,总结导师治疗痛风性关节炎的辨证思路和用药规律。方法:收集2021年12月–2023年01月期间在黑龙江中医药大学附selleck合成属第一医院导师门诊及住院部符合纳排标准的痛风性关节炎病例资料,经规范化处理后,将资料录入中医传承计算平台V3.0和Excel进行频次统计、关联规则分析和熵聚类分析,探讨痛风性关节炎发病的影响因素和发作特点,总结导师治疗痛风性关节炎的辨证思路和用药规律。结果:1.在本研究的166例患者中,男性160例,女性6例;年龄最大的患者为75岁,年龄最小的患者为13岁,30-39岁年龄段的患者最多,占比27.71%;超重和肥胖的患者有138例,占比83.14%。2.在166例患者中,有家族史的为32例,占比19.28%;首次发病部位频次最多的为第一跖趾关节,出现75次,占比45.18%;病程在1-5年的出现频次最多,为58次,占比34.94%;诱发因素为高嘌呤饮食的出现频次最多,为86次,占比39.76%;伴发疾病的总频次为213次,其中伴发高血压的患者最多,为63例,占比为37.95%,伴发“三高”的患者为145例,占比68.08%;舌象中舌质红出现的频次最高为51次,占比30.72%,舌苔中频次最高的为黄厚腻苔,出现44次,占比26.51%;脉象中频次最高的为滑Timed Up-and-Go数脉,出现33次,占比19.88%。3.本研究共用药196种,所用药物的总频次为2857次,频次在80次以上的有萆薢、半夏、薏苡仁、茯苓、土茯苓、陈皮、车前子、牛膝、白芍、川芎、地黄、当归、枳实、金钱草、威灵仙;药物四气频次从高到低依次为温、寒、平、凉、热;药物五味频次从高到低依次为甘、苦、辛、酸、咸;药物归经频次从高到低依次为脾经、胃经、肺经、肝经、肾经、心经、胆经、膀胱经、小肠经、大肠经、三焦经、心包经;药物功效排名前五的依次为利水渗湿药、清热药、补虚药、活血化瘀药、祛风湿药。4.本研究通过运用方剂分析中的关联规则,设置支持度为81,置信度为0.9,得出常用药物组合为土茯苓、萆薢;薏苡仁、车前子;半夏、陈皮、茯苓;萆薢、薏苡仁、牛膝、车前子。5.通过聚类分析得到4个核心药物组合,分别为:组合1萆薢、薏苡仁、半夏、车前子、茯苓、枳实;组合2薏苡仁、萆薢、半夏、茯苓、土茯苓、白芍;组合3半夏、陈皮、茯苓、萆薢、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