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小细胞肺癌是起源于支气管黏膜、支气管腺体和肺泡上皮的一类肺恶性肿瘤,表皮生长因子酪氨酸激酶抑制剂(EGFR-TKI)作为非小细胞肺癌靶向治疗的主要方式,借助竞争的形式实现对细胞中激酶的催化作用,从而阻断EGFR激酶的活性,最终促使其凋亡。艾维替尼(Avitinib)是第三代EGFR-确认细节TKI,用于选择性治疗EGFR T790M突变阳性combined bioremediation的非小细胞肺癌,对T790M阳性患者有良好的耐受性和有效性,同时对无症状脑转移瘤有很好的控制作用。在对合成艾维替尼的相关路线进行对比考察后,本课题确定出一条较为经济简便的路线:以2,4-二氯吡咯并[2,3-d]嘧啶为起始原料,DIPEA为碱,加入催化剂DMAP,用BOC酸酐进行保护生成2,4-二氯-7H-吡咯并[2,3-d]嘧啶-7-羧酸叔丁酯(2),2与间硝基苯酚在DMF,碳酸钾的条件下反应生成2-氯-4-(3-硝基苯氧基)-7H-吡咯并[2,3-d]嘧啶-7-羧酸叔丁酯(3),3与侧链3-氟-4-(4-甲基哌嗪-1-基)苯胺(5)进行Buchwald-Hartwig偶联反应得到2-(3-氟-4-(4-甲基哌嗪-1-基)苯基)氨基)-4-(3-硝基苯氧基)-7H-吡咯并[2AZD9291,3-d]嘧啶-7-羧酸叔丁酯(6),后经过三氟乙酸脱Boc保护、锌粉还原得到4-(3-氨基苯氧基)-N-(3-氟-4-(4-甲基哌嗪-1-基)苯基)-7H-吡咯并[2,3-d]嘧啶-2-胺(8),最后8与丙烯酰氯在冰浴下反应生成Avitinib。反应总收率达到44%。目标化合物Avitinib及部分中间体的结构经LC-MS和~1H NMR确证。同时本课题还对各步中间体的合成工艺参数进行了优化,避免了危险试剂如氢钠、氢气以及重金属钯炭的使用,优化后的工艺节省了能耗,降低了反应成本,缩短了反应步骤。为下一步中试放大以及工业化生产奠定了一定的基础,也为合成其衍生物提供了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