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的:通过收集2型糖尿病(Type 2 diabetes mellitus,T2DM)导致的糖尿病肾病(Diabetic kidney disease,DKD)患者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单核细胞与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igh-density lipoprotein cholesterol,HDL-C)的资料,计算中性粒细胞与HDL-C比值(NHR)、淋巴细胞与HDL-C比值(LHR)以及单核细胞与HDL-C比值(MHR),探讨NHR、LHR、MHR和疾病严重程度有关指标的相关性,分析NHR、LHR、MHR与DKD的关联。方法:选择2018.01-2022.10所有就诊于吉林大学第一医院肾病科明确诊断为T2DM导致DKD以及符合筛选标准的患者,共458例。根据慢性肾脏病分期分为三组,即CKD1-2期DKD组(DKD1组)、CKD3-4期DKD组(DKD2组)以及CKD5期DKD组(DKD3组),分别有1VE-822纯度59例、156例以及143例。随机抽取同期诊于本院内分泌科明确诊断为T2DM且不伴有肾损害的患者为DM组,共150例。分别对年龄、性别、身体质量指数、高血压病史、收缩压、舒张压、DM病程、DM视网膜病变等一般临床资料以及白细胞计数、中性粒细胞计数、淋巴细胞计数、单核细胞计数、红细胞计数、血红蛋白、红细胞比容、总胆固醇、总甘油三酯、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血清白蛋白、尿素、尿酸、肌酐、估算的肾小球滤过率、视黄醇结合蛋白、胱抑素C、钙离子、磷离子、糖化血红蛋白、24小时尿蛋白定量、24小时尿微量白蛋白定量等实验室指标进行收集整理。通过统计学软件分析各组的NHR、LHR、MHR与其他指标的关系,从而探究NHR、LHR、MHR与DKD病情严重程度的相关性。结果:(1)DKD组与DM组相比,NHR、LHR、MHR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DKD组的NHR、MHR显著高于DM组(P<0.05),而LHR显著低于DM组(P<0.05)。(2)DKD1组、DKD2组以及DKD3组相比,NHR、MHR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在DKD3组显著高于DKD1组。而LHR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DKD患者的NHR与红细胞计数、红细胞比容、估算的肾小球滤过率呈负相关(r=-0.096、-0.107、-0.158,P<0.05),与血清白蛋白、尿素、尿酸、肌酐、胱抑素C呈正相关(r=0.143、0.098、0.163、0.174、0.152,P<0.05)。(4)DKD患者的MHR与估算的肾小球滤过率、24小时尿蛋白定量、24小时尿微量白蛋白定量呈负相关(r=-0.126、-0.105、-0.133,P<0.05),与血清白蛋白、尿酸、肌酐、胱抑素C呈正相关(r=0.180、0.227、0.147、0.151,P<0.05)。(5)以估算的肾小球滤过率为因变量进行一元extra-intestinal microbiome线性回归分析,结果显示DKD患者的估算的肾小球滤过率与白细胞计数、中性粒细胞计数、单核细胞计数、尿素、尿酸、肌酐、视黄醇结合蛋白、胱抑素C、磷离子、24小时尿蛋白定量、24小时尿微量白蛋白定量、NHR、MHR呈负相关(P<0.05),与红细胞计数、血红蛋白、红细胞比容、甘油三酯、血清白蛋白、钙离子、糖化血红蛋白呈正相关(P<0.05)。(6)以估算的肾小球滤过率为因变量进行多元逐步线性回归分析,结果显示胱抑素C、血红蛋白、24小时尿蛋白定量、视黄醇结合蛋白、尿酸、尿素、MHR、磷离子、糖化血红蛋白为影响估算的肾小球滤过率的独立危险因素,回归方差为y=64.741-9.358χ_1+0.390χ_2-0.002χ_3-0.243χ_4-0.032χ_5-0.961χ_6-12.993χ_7+7.618χ_8+1.558χ_9(y=估算的肾小球滤过率;χ_1=胱抑素C;χ_2=血红蛋白;χ_3=24h 24小时尿蛋白定量;χ_4=视黄醇结合蛋白;χ_5=尿酸;χ_6=尿素;χ_7=MHR;χ_8=磷离子;χ_9=血红蛋白)。结论:(1)DKD患者NHR、MHR比DM患者高,而LHR比DM患者低,提示NHR、MHR能更好反应DKD的炎症、氧化应激和脂代谢紊乱。(SB203580体外2)NHR、MHR越高,DKD的肾功能损害程度、贫血越严重,提示NHR、MHR与DKD患者的病情严重程度呈正相关。(3)MHR是预测DKD患者eGFR的独立危险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