补骨脂乙素通过抗氧化失衡和线粒体功能障碍诱导斑马鱼胚胎和HepG2细胞的铁死亡反应

目的补骨脂乙素(IBC)是中药补骨脂中的黄酮类成分之一,具有多种药理作用。然而,IBC的肝毒性一直被忽视,没有得到仔细研究。我们的目的是了解IBC对斑马鱼胚胎和HepG2细胞的毒性,并探索其潜在机制。材料和方法本研究以斑马鱼胚胎和HepG2细胞为研究对象。利用斑马鱼胚胎研究从受精后4 h开始接触IBC,通过检测斑马鱼的肝脏形态、转氨酶水平、氧化还原相关酶活性、活性氧(ROS)含量、铁含量以及铁死亡相关基因的mRNA水平。通过检测HepG2细胞铁含量的变化、铁死亡相关蛋白的表达以及线粒体功Etoposide小鼠能障碍指标,探究IBC诱导的肝毒性机制。结果结果表明,当斑马鱼胚胎发育到72 hpf时,IBC会增加死亡率并降低孵化率。IBC会显著降低48至120 hpf的心率。IBC处理导致斑马鱼胚胎和HepG2细胞铁水平升高,长链酰基-CoA合成酶4(ACSL4)、谷胱甘肽过氧化酶4 (GPX4)和铁蛋白重链1 (FTH1)基因和蛋白的表Biomedical technology达均发生改变。用铁死亡抑制剂(Fer-1)处理HepG2细胞可明显逆转IBC的影响,这表明IBC诱导了HepG2细胞的铁蛋白沉积。此外,IBC通过线粒体膜电位AZD9291化学结构(MMP)去极化和诱导线粒体功能障碍,诱导斑马鱼胚胎和HepG2细胞氧化应激,为铁中毒创造了过氧化环境。结论综上所述,IBC可能通过抗氧化失衡和线粒体功能障碍诱导斑马鱼胚胎和HepG2细胞的铁死亡反应。针对铁死亡和抑制线粒体氧化应激损伤可为临床治疗和预防IBC引起的肝毒性提供理论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