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STP1基因多态性与结直肠癌患者奥沙利铂化疗敏感性及周围神经毒性的关系

目的 探讨谷胱甘肽S-转移酶P1(GSTP1)基因多态性与结直肠癌患者含奥沙利铂化疗方案的敏感性及周围神经毒性(CIPN)的关系。方法 选取某医院应用奥沙利铂化疗的结直肠癌患者70例,入院后24 h内统计患者基本临床资料。所有患者于化疗前静脉采血2 mL,采用地高辛原位杂交试剂盒进行杂交染色,多通道荧光定量分析仪检测GSTP1基因型,对比不同基因型患者化疗2个周期后的疗效及毒副反Compound 3应发生情况。所有患者均经mFOLFOX6/XELOX方案治疗,采用实体瘤疗效评价标准(RECIST)进行疗效评价,美国国家癌症研究所常见不良反应术语评定标准(NCI-CTCAE)进行毒副反应评估。结果 (1)患者性别、年龄、TNM分期、淋巴结转移情况、肿瘤部位、ECOG评分、化疗方案、伴发慢性病、奥沙利铂剂量等病理生理及药物因素与GSTP1基因型分布及化疗疗效无明显相关性(P>0.05)。(2) CIPN具有剂量累积性,奥沙利铂累积剂量高者CIPN发生率较寻找更多高(P<0.05)。(3)GSTP1野生型与突变型患者疾病控制率分别为78.05%、89.66%,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4) GSTP1野生型患者CIPNthermal disinfection、骨髓抑制发生率明显高于突变型患者(P<0.05),其余不良反应(乏力、胃肠道反应、口腔黏膜炎等)各基因型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5) 70例患者CIPN发生程度较轻,无4级以上CIPN。GSTP1基因多态性与CIPN严重程度无关(P>0.05)。结论 GSTP1基因多态性与结直肠癌患者病理生理因素、化疗疗效无关,与患者使用奥沙利铂后CIPN的发生相关。检测GSTP1基因多态性可能成为接受奥沙利铂化疗的结直肠癌患者发生CIPN的一个预测指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