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的:分析芪竹健胃方治疗脾虚湿热血瘀型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的临床疗效,利用免疫组化技术从分子水平探讨其可能作用机制。方法:采用自身前后对照试验。纳入30例符合脾虚湿热血瘀型慢性萎缩性胃炎的患者,给予芪竹健胃方治疗,疗程为6个月,观察患者治疗前Bio-cleanable nano-systems后中医症状积分、血清学指标、胃镜病理改变情况,同时通过免疫组化技术检测患者治疗前后胃黏膜中CDX2,MUC2,MUC5AC,SOX2蛋白表达水平的变化情况。运用SPSS26.0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处理。结果:(1)中医证候疗效评价:在30例患者中,治愈2例,占6.67%,显效11例,占36.67%,有效14例,占46.66%%,无效3例,占10.00%,总有效率90.00%。将治疗前后中医症状积分对比显示,仅大便稀溏治疗前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其余症状积分治疗前后比较均有统计学意义。(2)病理组织学疗效评价:经治疗后患者病理总积分下降,具有显著的统计学意义(P<0.01)。其中萎缩、肠化生病理积分差异具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异型增生、活动性、慢性炎症积分无统计学意义(P>0.05)。(3)癌变风险分析:OLGA分期的各期占比:治疗前0期0%、Ⅰ期40.00%、Pevonedistat溶解度Ⅱ期30.00%、Ⅲ期23.33%、Ⅳ期6.67%;治疗24周后各期所占比例:0期23.33%、Ⅰ期60.00%、Ⅱ期10.00%、Ⅲ期6.67%、Ⅳselleck HPLC期0%。OLGIM分期的各期占比:治疗前0期0%、Ⅰ期43.33%、Ⅱ 期 26.67%、Ⅲ期 23.33%、Ⅳ期 6.67%,治疗 24 周后 0 期 16.66%、Ⅰ 期 66.6 7%、Ⅱ 期10.00%、Ⅱ期 6.67%、Ⅳ期 0%。(4)血清指标疗效评价:与治疗前比较,治疗24周后血清PGⅠ、PGR、G17值呈升高趋势,差异间具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前后血清PGⅡ值相比,差异间无明显统计学意义(P>0.05)。(5)免疫组化疗效评价:CDX2、MUC2在治疗前、治疗后呈下降趋势(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MUC5AC在治疗前、治疗后时的表达情况呈上升趋势(P<0.01),具有显著统计学意义。SOX2在治疗前、治疗后时的表达情况有上升趋势,但差异间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1)芪竹健胃方能缓解脾虚湿热血瘀型CAG患者的临床症状,减轻胃黏膜损伤程度,降低OLGA、OLGIM的分期,改善血清PGI、PGI/PGII、G17水平,在一定程度上降低胃癌风险率。(2)芪竹健胃方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的可能机制是通过调控CDX2、MUC2、MUC5AC、SOX2蛋白的表达,抑制细胞异常增殖分化,从而修复胃黏膜损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