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商城县2种动物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病毒感染情况的调查研究

目的 通过开展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severe fever with thrombocytopenia syndrome, SFTS)自然疫源地动物宿Ceralasertib molecular weight主感染新布尼亚病毒(severe fever with thrombocytopenia syndrome virus, SFTSV)的调查研究,明确SFTS自然疫源地SFTSV的传播风险与影响因selleck合成素,为SFTS的针对性防控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采用卫星定位技术连续跟踪商城县邱湾村、平塘村和龙头桥村3个村庄部分村民家养狗日常活动轨迹2周并采集血清样本,使用间接荧光抗体试验(indirect immunofluorescence assay, IFA)法检测家养狗血清SFTSV-IgG抗体,使用logistic回归分析模型分析影响家养狗感染SFTSV的潜在环境影响因素;采用夹(笼)夜法和粘鼠板法对家养狗活动区域内的啮齿动物及小型哺乳动物种群进行密度调查,针对保守基因进行PCR种类鉴定,并采用Rotator cuff pathology荧光PCR和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nzyme 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 ELISA)方法检测啮齿动物及小型哺乳动物SFTSV感染情况。结果 通过卫星定位共追踪26条家养狗的日常活动范围信息,采集37条家养狗52份血清,SFTSV-IgG抗体总阳性率为59.46%;共捕获啮齿动物及小型哺乳动物419只,优势种为黄胸鼠、小家鼠、黑线姬鼠,未有SFTSV阳性标本检出;家养狗活动中心离主干道路距离远和到过林地的频次多是感染SFTSV的危险因素,家养狗活动中心离林地距离远是感染SFTSV的保护因素。结论 商城县家养狗SFTSV抗体阳性率较高,感染SFTSV与生态环境相关,建议进一步扩大家养动物的种类,开展SFTSV感染情况的研究;啮齿动物的SFTSV感染率低,在SFTSV自然循环过程中的作用需进一步调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