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体(major histocompatibility complex,MHC)是脊椎动物中具有高度多态性的一类多基因家族,与动物的免疫功能、性选择、遗传进化联系紧密。MHC基因作为功能性分子标记研究物种的遗传多样性以及评估病原体抵抗能力,相对于微卫星、线粒体控制区域等中性分子Redox mediator标记,可反映出物种的环境适应能力和生存潜力。白头叶猴是国家一级保护动物,更是我国特有的灵长类动物,了解其遗传多样性水平和生存潜能,有利于制定科学、合理的保护措施。本研究利用聚合酶链式反应和克隆测序的方法获得白头叶猴MHC Ⅱ类基因外显子2序列,通过生物信息学软件对其遗传结构特征进行分析,同时采用分子生物学方法检测白头叶猴肠道阿米巴原虫和芽囊原虫的感染情况,基于此,探究白头叶猴MHC Ⅱ类基因对肠道寄生虫感染的影响,进而为白头叶猴肠道寄生虫的防治工作提供理论基础。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通过克隆测序获得136条有效序列,经对比分为22条Trle-DPB1等位基因、6条Trle-DQB1等位基因和1条Trle-DQA1等位基因。(2)Trle-DPB1等位基因共有37个单核苷酸多态性位点,导致27个氨基酸改变,其中,Trle-DPB1*21的变异位点最多,有20个。不同Trle-DPB1等位基因外显子2的氨基酸序列不同,说明它们的变异位点主要是非同义替换。Trle-DQB1等位基因共有6Pidnarulex细胞培养个单核苷酸多态性位点,导致4个氨基酸改变,其中Trle-DQB1*05的变异位点最多,有4个。Trle-DQB1*02、Trle-DQB1*03、Trle-DQB1*04的氨基酸序列完全相同,说明它们的变异位点主要为同义替换MCC950使用方法。此外,两位点基因的多态信息含量和期望杂合度均大于0.5,说明Trle-DPB1、Trle-DQB1含有较高的多态性。(3)分别用邻接法和最大似然法构建MHC Ⅱ类基因外显子2的系统发育树,结果表明本研究白头叶猴MHC Ⅱ类基因未发现跨物种多态现象。此外,在选择压力分析中发现Trle-DPB1受到正选择作用,Trle-DQB1受到净化选择作用。(4)采用分子生物学技术检测出白头叶猴感染Entamoeba sp.RL3和Blastocystis sp.subtype 13,感染率分别为91.67%、25.00%。(5)应用SPSS 27.0对MHC Ⅱ类基因与原虫感染情况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Trle-DPB1*21、Trle-DQB1*05与阿米巴原虫的感染情况呈显著负相关;Trle-DQB1*01等位基因与芽囊原虫的感染情况呈显著正相关;杂合子与这两种寄生虫感染之间不存在显著的相关性。综上所述,Trle-DPB1、Trle-DQB1的遗传多态性较高,且与阿米巴原虫、芽囊原虫的感染情况存在相关性,初步推断Trle-DPB1*21、Trle-DQB1*05可能参与阿米巴原虫抗原肽的识别、呈递过程,Trle-DQB1*01可能为芽囊原虫的易感基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