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剑突与肋间入路胸腔镜胸腺扩大切除术术后急慢性疼痛和近期生活质量对比研究

目的:通过比较分析前纵隔占位患者经剑突下与经肋间胸腔镜胸腺扩大切除术术后急性疼痛和慢性疼痛评分及术后近期生活质量评分,探讨经剑突下胸腔镜胸腺扩大切除术能否进一步降低患者术后急慢性疼痛的发生,改善术后近期生活质量。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7月至2022年6月153例在安徽省立医院胸外科接受胸腔镜下胸腺扩大切除手术的患者临床病历资料,其中30例患者接受经剑突下胸腔镜胸腺扩大切除术(Subxiphoid approach video-assisted thoracic surgery,SVATS),123例患者接受经肋间胸腔镜胸腺扩大切除术(Video-assisted thoracic surgery,VATS),采用倾向性评分法对两组患者进行配对,最终入组60例患者,经剑突下入路30例,经肋间入路30例,男性30例,女性30例,平均年龄50.78±12.127岁。收集两组患者一般临床资料,两组患者手术之后发生的疼痛情况通过数字评定量表(Numeric rating scale NRS)评估,分别在第1天、2天、3天、1周、2周、3月及6月时间段评估。两组患者第1、2、4、8周采用欧洲癌症研究与治疗组织(EORTC)的生活质量核心问卷(Quality of life Questionnaire-cor,QLQ-C30)评价量表问cancer genetic counseling卷评估术前和术后的生活质量。两组患者临床病例特征、术中情况和术后疼痛发生率通过统计学中t检验和x~2检验比较。两组患者术前及术后第1周、2周、4周及8周QLQ-C30生活质量评分采用重复测量方差分析。结果:在一般临床资料对比方面,剑突下组和肋间组无统计学差异(p>0.05),围手术期没有患者死亡。相较经肋间组,剑突下组在手术时间及术后2周NRS评分在统计学上无显著差异(p>0.05)。在术中出血量方面,剑突下组较肋间组更多(p<0.05),术后引流量方面,剑突下组较肋间组更少(p<0.05)。剑突下组在术后带管时间及术后住院时间方面较肋间组更短(p<0.05)。剑突下组患者在术后第1天SB203580说明书、2天、3天、1周、3月及6月NRS评分较肋间组患者更低,差异有显著性(p<0.05)。对患者是否诊断为慢性疼痛进行分组后行多因素分析发现,术后3个月,慢性疼痛危险因素包括:术后第3天NRS评分、术后2周NRS评分、手术方式(p<0.05)。术后6个月,慢性疼痛危险因素包括:术后第2周NRS评分及手术方selleck抑制剂式(p<0.05)。剑突下组与肋间组患者术前QLQ-C30生活质量评分各维度无明显差异。剑突下组较肋间组患者术后1、2、4及8周QLQ-C30生活质量评分在躯体功能、社会功能、情感功能和总体健康状况更好(p<0.05)。剑突下组在QLQ-C30生活质量评分中疲劳和疼痛得分低于经肋间组(p<0.05)。结论:(1)SVATS可达到经肋间胸腔镜手术的安全性,其中SVATS在术后引流量、术后置管时间、术后住院时间较肋间胸腔镜胸腺扩大切除术更有优势。(2)SVATS较肋间胸腔镜胸腺扩大切除术在术后第1天、2天、3天、1周、3个月及6月NRS评分更低,SVATS组患者较肋间胸腔镜胸腺扩大切除术患者疼痛症状更轻。另外,术后第14天疼痛控制不佳是术后发生慢性疼痛的危险因素。(3)SVATS能够较肋间胸腔镜胸腺扩大切除术更好的改善患者术后生活质量及更快康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