肿瘤化疗对患者肠道菌群和淋巴细胞亚群的影响

研究背景与目的:研究表明,肠道菌群能塑造人体免疫功能,并能改癌症患者在化疗、放疗和免疫治疗的抗肿瘤效应。而淋巴细胞在免疫功能中起selleck到核心作用,在免疫监视、抗肿瘤及抗感染方面有十分重要的作用。癌症患者治疗过程中,肠道菌群及免疫细胞亚群如何变化及其相关性亟待我们研究探索。研究方法:此研究为前瞻性研究。根据纳排标准共纳入31例淋巴瘤患者,15例胃肠道肿瘤患者进行分析。采集患者未治疗及不同治疗周期的静脉血液和粪便样本,比较治疗前后的变化情况。采用16SrRNA测序技术对肠道菌群进行分析。采用流式细胞术对血液进行淋巴细胞亚群进行分析。并收集患者临床相关基本信息和数据(包括年龄、性别、身高、体重、肿瘤分型、肿瘤分期)。采用配对双尾Student’s t检验或Wilcoxon符号秩和检验,分析细胞亚群和肠道菌群的差异性变化。研究结果1、淋巴瘤患者治疗2周期后,与未治疗相比,菌群多样性未显著改变,阿克曼菌属(Akkermansia)减少(p<0.05),纺锤链杆菌属(Fusicatenibacter)、罗姆selleckchem GNE-140布茨菌(Romboutsia)、伊格尔兹氏菌科(Eggerthellaceae,p<0.01)增多(p<0.05);NK细胞、CD4+CD38+T细胞、CD4+CD45RO+T细胞减少(p<0.05)。2、年轻淋巴瘤患者治疗2周期后,与未治疗相比,菌群多样性未显著改变,消化链球菌科(Peptostreptococcaceae)、罗姆布茨菌属(Romboutsia)增多(p<0.05);淋巴细胞亚群未变化。年老淋巴瘤患者治疗2周期后,与未治疗相比,菌群多样性未显著改变,伊格尔兹氏菌科(Eggerthellaceae)增多;免疫NK细胞减少(p<0.05)。3、BMI正常患者治疗2周期后,肠道菌群未显著变化;NK细胞减少(p<0.05)。BMI超重患者治疗2周期后,菌群和免疫细胞均未见显著变化。4、淋巴瘤患者治疗4周期后,与未治疗相比,菌群多样性未显著改变,毛螺菌属(Lachnospira)增多(p<0.01);CD4+T淋巴细胞及其功能、活化、记忆亚群减少(p<0.05)。5、胃肠道肿瘤患者治疗2周期后,与未治疗相比,菌群多样性未显著改变,拟杆菌在门、纲、目、科、属水平上均减少(p<0.05),厚壁菌门(Firmicutes)及梭菌在纲、目Automated Liquid Handling Systems、科、属水平均增多(p<0.05);免疫细胞未见显著变化。6、胃肠道肿瘤患者治疗4周期后,与未治疗相比,肠道菌群未显著改变,免疫细胞比值CD4+/CD8+下降(p<0.05)。研究结论1、淋巴瘤患者治疗2周期后,有益菌Akkermansia减少,NK免疫淋巴细胞减少。2、年老和BMI正常淋巴瘤患者治疗2周期后,免疫淋巴细胞减少,而年轻和BMI超重患者免疫细胞未见变化。3、淋巴瘤患者治疗4周期后,CD4+T淋巴细胞及其功能、活化、记忆亚群减少。4、胃肠道肿瘤患者治疗2周期后,厚壁菌门(Firmicutes)/拟杆菌门(Bacteroidetes)比值升高,免疫细胞未见变化。5、胃肠道肿瘤患者治疗4周期后,菌群未见明显变化,CD4+/CD8+细胞比值下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