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背景:脓毒症患者易出现心肌损伤及心律失常等并发症,其中心房颤动(atrial fibrillation,AF)最为常见。先前的研究表明病原微生物在脓毒症合并新发房颤(new-onset atrial fibrillation,NOAF)患者中可能起着重要作用,但目前尚未有研究对脓毒症合并NOAF患者的病原微生物进行详细和全面的分析。目的:研究脓毒症合并NOAF患者的临床特征,检测和分析脓毒症合并NOAF患者的病原微生物,为脓毒症患者发生NOAF的预防及治疗提供科学依据,并为改善脓毒症患者Ipatasertib NMR的死亡率和致残率提供新的思路。方法:这是一项回顾性观察研究,对于2016年8月1日至2021年8月20日在宜昌市中心人民医院住院期间确诊为脓毒症的2123例患者进行分析,分别将123例脓毒症合并NOAF患者作为试验组,2000例脓毒症未发AF患者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的社会人口学特征、临床特征、实验室检查结果、诊疗过程和结局,并进一步分析脓毒症合并NOAF患者所感染的病原体类型(细菌、病毒、真菌)、常见病原株、细菌的革兰氏染色特征(革兰氏阳性/阴性)以及感染部位、感染途径(社区感染/医院感染)。使用logistic回归分析确定脓毒症合并NOAF的危险因素。结果:调整后的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脓毒症合并NOAF患者更容易出现在高龄(OR 2.725;95%CI 1.775-4.184)、合并冠心病(OR 2.124;95%CI 1.30-3.471)、合并心力衰竭(OR 2.289;95%CI 1.462-3.585)、合并严重炎症反应(OR 4.012;95%CI 2.654-6.064)、脓毒性休克(OR 2.297;95%CI 1.532-3.445)、感染铜绿假单胞菌(OR 4.163;95%CI 2.199Gene Expression-7.880)、感染肺炎链球菌(OR 5.729;95%CI 1.666-19.706)和经中心静脉导管感染(OR 3.954;95%CI 1.951-9.470)的患者中。此外,与未发生AF的脓毒症患者相比,合并NOAF的脓毒症患者具有更高的全因死亡率(p<0.001)、更昂贵的住院费用(p<0.001),进入重症监护室(intensive care unit,ICU)(p<0.001)或使用机械通气的可能性更大(p<0.001)。结论:除了先前已确定的危险因素(高龄、合并冠心病、合并心力衰竭、严重炎症点击此处反应和脓毒性休克)外,感染铜绿假单胞菌、感染肺炎链球菌和经中心静脉导管感染在本研究中首次被发现是脓毒症合并NOAF的独立危险因素。此外,合并NOAF增加了脓毒症患者的住院死亡率、住院费用、入住ICU和使用机械通气的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