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良RECIST评估方法对局部进展期胃癌新辅助化疗后疗效评估的探索

目的 探索临床上简便实用的局部进展期胃癌新辅助化疗后疗效评估方法。方法 分析2016年1月至2020年12月期间福建省肿瘤医院收治的最大淋巴结短径≥1.5 cm并行新辅助化疗及手术治疗的antibiotic pharmacist局部进展期胃癌病例的临床资料,应用高分辨率CT测量最大淋巴结短径和胃部病灶最大厚度,分别以最大淋巴结短径和两者之和为评估值,建立两种影像学评估方法,mRECIST(1)和mRECIST(2),分析两种改良影像学评估方法与RECIST1.1无瘤生存率(DFS)的相关性。结果 79例患者纳入研究,共筛选出短径≥1.5 cm的转移性淋巴结103枚,淋巴结短径为2.0(1.5~4.6)cm。术前CT评估肿瘤最大厚度为1.3(0.5~3.5)cm,淋巴结短径为1.2(0.4~3.5)cm。依据RECIST1.1标准进行疗效评价,PR 52例(65.8%)、SD 25例(31.6%)、PD 2例(2.5%)。反应组(CR和PR组)和未反应组(SD和PD组)的3年DFS差异有统计学意义(53.4 vs. 21.6%,P=0.001),反应组与未反应组的死亡风险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HR=0.386;95%CI:selleckchem SAG0.211~0.706,P=0.0获悉更多02)。依据mRECIST(1)标准进行疗效评价,PR 53例(67.1%)、SD 24例(30.4%)、PD 2例(2.5%);反应组和未反应组的3年无瘤生存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52.3%vs. 22.4%,P=0.003),反应组对未反应组的死亡风险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HR=0.413;95%CI:0.226~0.756,P=0.004)。依据mRECIST(2)标准进行疗效评价,PR 48例(60.8%)、SD 29例(36.7%)、PD 2例(2.5%);反应组和未反应组的3年DFS差异有统计学意义(59.0%vs.18.4%,P=0.001),反应组对未反应组的死亡风险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HR=0.376;95%CI:0.204~0.691,P=0.002)。结论 采用最大淋巴结短径与胃部病灶最大厚度之和对局部进展期胃癌新辅助化疗后进行疗效评价优于只用最大淋巴结短径或淋巴结短径之和进行疗效评价,是一种可选用的简便有效的疗效评估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