肉桂醛对羊源多杀性巴氏杆菌、绿脓杆菌肺炎的疗效研究

呼吸系统疾病频发且治疗相对困难,每年都存在大量的动物,因得不到有效的治疗死亡,造成养殖亏损,严重影响该行业的发展。细菌性肺炎频发,多杀性巴氏杆菌和绿脓杆菌均是羊呼吸系统疾病的致病菌,临床上通常用抗生素治疗。然而,长期、全身使用大剂量抗生素可能会导致严重的不良反应和耐药Ceralasertib化学结构性问题正在增加。因此临床上需要低毒、有效、无残留的抗菌药物替代抗生素。植物精油长期以来都被人们认为是安全的,而且已被研究证实,其具有广谱的抑菌活性。本研究从山羊病变肺脏组织分离致病菌,通过染色镜检、生化试验、16s r RNA测序完成鉴定,并通过药敏试验、小鼠致病Microbiota-Gut-Brain axis性试验对其耐药性和致病性进行了研究。通过最小抑菌浓度和最小杀菌浓度,时间杀菌曲线,生物被膜形成的测定,研究肉桂醛对多杀性巴氏杆菌和绿脓杆菌的体外抗菌活性。使用多杀性巴氏杆菌与绿脓杆菌滴鼻感染建立小鼠肺炎模型,并用肉桂醛进行治疗,进行体内抗菌疗效评估。试验结果如下:1.经分离得到多杀性巴氏杆菌和绿脓杆菌,且两种菌株均为多重耐药菌株且有致BMS-354825病性。2.体外抗菌活性测定,肉桂醛对多杀性巴氏杆菌最小抑菌浓度(Minimal Inhibitory Concentration,MIC)为0.125μL/m L,最小杀菌浓度(Minimum Bactericidal Concentration,MBC)为0.25μL/m L,对绿脓杆菌MIC为4μL/m L,MBC与MIC值相同。时间杀菌曲线测定,肉桂醛对多杀性巴氏杆菌、绿脓杆菌的杀灭动力学成呈现出剂量依赖性,随着肉桂醛药物的浓度升高,其杀灭速度越快。对生物膜形成的影响,肉桂醛对多杀性巴氏杆菌生物被膜形成无明显抑制作用;在亚抑菌浓度下,1/2MIC、1/4MIC时抑制绿脓杆菌生物被膜的形成,有统计学意义。3.用多杀性巴氏杆菌30μL(10~7CFU/m L)滴鼻诱导建立了肺炎模型,模型组小鼠体重降低,外周血白细胞、中性粒细胞、丙氨酸氨基转移酶和白介素-1β(Interleukin1β,IL-1β)、白介素-6(Interleukin 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显著升高;肺组织切片显示,肺泡间隔明显增宽且毛细血管扩张充血,肺泡腔内可见出血与红细胞浸润,可见肺泡腔内纤维素性渗出;用肉桂醛治疗后,可以降低小鼠外周血清中白细胞数、丙氨酸氨基转移酶、IL-1β、IL-6、TNF-α,同时肺脏病变明显改善,肺泡腔内炎性细胞及红细胞浸润现象较少,证明减轻了小鼠肺组织炎症反应。4.用绿脓杆菌30μL(10~7CFU/m L)滴鼻诱导建立肺炎模型,模型组小鼠体重降低,外周血白细胞、中性粒细胞、丙氨酸氨基转移酶、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和IL-1β、IL-6、TNF-α显著升高;肺组织切片显示,肺组织结构紊乱,部分区域肺泡囊及肺泡结构不明显,肺泡腔内有大量红细胞浸润且伴有纤维素性渗出;用肉桂醛治疗后,可以降低小鼠外周血清中白细胞数、丙氨酸氨基转移酶、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IL-1β、IL-6、TNF-α,同时肺脏病变明显改善,肺泡间隔变薄,肺泡腔内炎性细胞及红细胞浸润减少。本研究表明,肉桂醛对多杀性巴氏杆菌、绿脓杆菌具有较强的抑菌作用且可用于治疗多杀性巴氏杆菌、绿脓杆菌感染引起的肺炎,为临床应用提供理论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