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西医联合康复治疗对训练致腰椎间盘突出患者的效果观察

目的 探究中西医联合康复治疗对训练致腰椎间盘突出患者的效果。方法 选取2019年10月—2021年12月收治的110例训练致腰椎间盘突出患者,根据治疗方法的不同分为观察组55例和对照组55例。观察组行中西医联合康复治疗,对照组仅行常规康复治LGX818分子量疗。比较2Infant gut microbiota组干预前后疼痛程度(视觉模拟评分法)、知信行水平(知信行问卷)、功能状态(日本骨科协会评估治疗评分)、患者治疗满意度。结果 干预6及12周后2组疼痛程度显著减轻,且观察组显著轻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干预6及12周后2组知信行知识、态度及行为评分均显著改善,且观察组上述评分均显著Belnacasan作用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干预6及12周后2组功能状态均显著改善,且观察组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观察组治疗总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中西医联合康复治疗可显著改善训练致腰椎间盘突出患者知信行水平及功能状态,患者满意度高,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脊柱内镜联合针刀对腰椎间盘突出症病人步行能力的影响

目的:探讨经皮椎间孔镜联合针刀治疗对腰椎间盘突出症(lumbar disc herniation, LDH)病人步行稳定性的影响及相关机制。方法:选择2020年9月至2021年9月期间就诊于解放军总医院第六医学中心中医医学部骨伤科、康复医学科、针灸科的104名LDH病人,通过计算机随机分为研究组(n=52)和对照组(n=52)。研究组接受腰椎经皮穿刺椎间孔镜(percutaneous transforaminal endoscopic discectomy,AZD2281小鼠 PTED)手术治疗,在突出间盘处理完成后给予针刀治疗,术后48 h开始进行2周的腰椎康复。对照组接受相同操作的PTED手术治疗,但不给予针刀治疗,术后48 h同样开始进行2周的腰椎康复。在术前基线和术后6个月利用步态分析系统对病人的步行稳定性指标—步行绝对对称指数(absolute symmetry index, ASI)进行评估,同时收集MRI显影下椎旁多裂肌(multifidus muscle, MM)的脂肪浸润横断面(cross-sectional area, CSA)以及两组病人的日本骨科协会(Japanese orthopedic association, JOA)评分。结果:治疗后,研究组病人的步速、malaria vaccine immunity步幅、髋屈曲均值角度、膝屈曲均值角度的ASI均显著降低;对照组病人的步幅、髋屈曲均值角度的ASI无显著变化。术前两组病人的JOA评分无明显差异,术后6个月,两组病人的JOA评分均显著改善。研究组JOA总分及其中的主观症状、日常生活活动能力(activities of daily living, ANVP-TNKS656抑制剂DL)受限度均显著优于对照组。在L_(4~5)和L_3~S_1的总节段,研究组的MM脂肪浸润CSA明显减少。结论:PTED联合针刀治疗能够积极影响LDH病人的整体活动能力和步行稳定性,其机制可能是通过改善LDH病人特定节段的椎旁肌结构实现的。

赤凤迎源针法对踝关节骨折患者术后功能恢复的影响分析

目的:探讨赤Regorafenib核磁凤迎源针法对踝关节骨折患者术后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选取2020年1月~2022年1月在我院进行治疗的130例踝关节骨折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65例,两组均取穴阿是穴、申脉穴、丘墟穴、解溪穴,对照组使用平补平泻法,观察组采用赤凤迎源针法。分析两组临床疗效,记录两组临床指标(下床活动时间、骨折愈合时间、住院时间);比较两组术后当日、术后4周及术后12周踝关节功能[Biard-jackson评分系统、美国足踝外科协会(AOFAS)评分系统得分]、关节肿胀程度及背伸、跖屈时踝关节活动范围;记录两组并发症发生率。结果:观察组临床疗效高于对照组,下床活动时间、骨折愈合时间及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Z-VAD-FMK NMR义(P<0.05)。术后当日,两组踝关节功能、关节肿胀程度及背伸、跖屈角度差异比较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4、12周,两组Biard-jackson、AOFAS得分及背伸、跖屈角度均上升,关节exudative otitis media肿胀程度均降低,但观察组较对照组变化幅度较大,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踝关节骨折术后患者使用赤凤迎源针法具有较好临床疗效,可减轻患肢肿胀程度,促进术后踝关节功能恢复,改善踝关节活动度,减少并发症发生,可在临床推广应用。

太原市大气污染物浓度对孕期睡眠质量的影响

目的 分析太原市大气污染物浓度对孕妇孕期发生睡眠障碍的影响。方BioMonitor 2selleck MDV3100 采用方便抽样方法,于2018年8月—2020年1月在太原市某医院门诊进行产检的孕妇548人,运用匹兹堡睡眠质量量表评估孕期睡眠情况,并记录同期太原市大气污染物暴露情况。将污染物浓度暴露时点分为5个:纳入研究当天、纳入研究前1周(滞后7 d)、前2周(滞后14 d)、前3周(滞后21 d)和前4周(滞后28 d)。采用两组间的单因素分析(Mann-Whitney U检验和χ~2检验)和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大气污染物对孕期睡眠质量的影响。结果太原市孕妇的睡眠障碍检出率51.82%。睡眠障碍组孕妇在各时点大气污染物暴露浓度普遍高于非睡眠障碍组孕妇。PM_(2.5)与睡眠质量(r_s=0.091,P<0.05)和睡眠障碍(rs=0.126,P<0.01)成正相关。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滞后28 d时的PM_(2.5)暴露水平是孕妇孕期发生睡眠障碍的危险因素(OR=1.03,95%CI:1.01~1.05)。结论 大气污染物对孕妇睡眠VX-661核磁质量的影响可能存在滞后效应,其中PM_(2.5)浓度升高会导致孕期睡眠障碍的发生风险增加,应加强孕期防护,减少大气污染对孕期健康的影响。

早期应用重组人脑利钠肽联合布美他尼治疗失代偿性心力衰竭的临床疗效观察

目的:研究早期应用重组人脑利钠肽联合布美他尼治疗失代偿性心力衰竭的临床疗效。方法:136例失代偿性心力衰竭(心功能III-IV级)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68例,在心力衰竭常规治疗的基础上,治疗组采取早期应用重组人脑利钠肽联合布美他尼治疗,对照组采取单用布美他尼治疗,比较两组患者心功能改善情况。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10.65,P<0.05)。治疗组患者平均住院天数(5.23±1.16)d,对selleck HPLC照组平均住院天数(7.LY-188011浓度95±1.25)d,治疗组平均住院时间比对照组少,比较差异有统计ventromedial hypothalamic nucleus学意义(t=6.30,P<0.05)。结论 早期应用重组人脑利钠肽联合布美他尼治疗失代偿性心力衰竭对心功能改善疗效优于单用布美他尼治疗,值得临床广泛推广应用。

骨病患者中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筛查的意义

目的 强调骨病患者中原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pHPT)筛Gefitinib-based PROTAC 3分子式查的必要性,探讨可行的筛查方法。方法 对我院12年内105例原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患者的收治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105例患者中103例来源于骨科门诊,2例收自于外科门诊,均患有不同程度的骨病。骨科症状病程0~240个月,中位数36个月。其中102例曾就诊二级以上医院(骨科)数2~7家,平均3家。误诊时间0~480月,中位数24个月,诊断以骨质疏松、骨肿瘤、病理性骨折最为常见,且治疗效果不佳或加重。105例患者中95例(90.Recipient-derived Immune Effector Cells5%)血钙高于正常,84例(80.0%)血磷低于正常,98例(93.3%)碱性磷酸酶(ALP)高于正常,3项指标均正常者仅1例。105例患者甲状旁腺激素均升高,是正常值高限的20.83±13.74倍。结论 骨病患者中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的筛查是有意义的,骨生化检查表现为血钙升BI 10773供应商高、血磷降低及碱性磷酸酶升高就能最大程度地筛选出骨病患者中pHPT患者。

面向医疗问答系统的大语言模型命名实体识别方法

在医疗问答系统中,实体识别发挥了重大作用。随着深度学习的发展,基于深度学习的实体识别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AZD9291体内。但是,在医疗问答系Medicago lupulina统中,由于缺少带标注的训练数据,深度学习方法不能够很好地识别医疗文本中的非连续实体和嵌套实体。为此,提出了一种基于大语言模型的实体识别应用方法,并且将其应用到医疗问题系统中。首先将医疗问答相关的数据集进行处理,变成大语selleck产品言模型能够分析和处理的文本;其次针对大语言模型的输出进行分类,并对不同的分类采取相应的处理;然后将输入的文本进行意图识别,最终将实体识别和意图识别的结果发送到医疗知识图谱中进行查询,得到医疗问答的答案。在3个典型的数据集上进行了实验,并与几种典型的相关方法进行了对比。结果显示所提出的方法表现效果更好。

浮针和毫针对腰椎间盘突出症兔步态功能、β-内啡肽及炎症因子表达的影响

目的 比较浮针与毫针对实验性腰椎间盘突出症(LIDH)兔步态功能、β-内啡肽(β-EP)及炎症因子表达的影响。方法 选择新西兰家兔40selleck化学只,随机分为空白组、模型组、浮针组和毫针组,每组各10只。模型组、浮针组和毫针组采用自制的LIDH造模器制备家兔LIDH模型。造模后1 d,浮针组给予浮针治疗,隔日1次,共治疗5次;毫针组行毫针治疗,每日1次,共治疗10次。干预结束后1 d,比较造模前、造模后及治疗后家兔步态功能;提取血清及髓核,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血清β-EP、前列腺素E_2(PGE_2),髓核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介素6(IL-6)水平。结果 除空白组外,其他三组造模后家兔步态评分低于造模前(P <0.01)。治疗后,浮针组、毫针组家兔步态评分高于造模后(P <0.0Enasidenib化学结构1)。浮针组治疗前后步态评分差值显著高于空白组、模型组和毫针组(P <0.0pathologic Q wave1)。浮针组、毫针组血清β-EP水平高于模型组,血清PGE_2、髓核TNF-α、IL-6水平低于模型组(P <0.05),且浮针组的变化幅度均大于毫针组。结论 浮针、毫针治疗LIDH家兔均有效,浮针疗效优于毫针,且浮针治疗的频率少于毫针,其机制可能是浮针配合导引功能活动,进一步诱导β-EP的释放,从而加速减轻炎症反应,减轻疼痛。

加味补阳还五汤对老年不稳定型股骨颈骨折术后关节功能、疼痛及并发症的影响

目的:观察不稳定型股骨颈骨折老年患者在术后服用补阳还五汤的临床疗效,及对患者疼痛症状、关节功能恢复、并发Nasal pathologies症发生率的影响。方法:选取2020年1月到2022年1月收治的老年不稳定型股骨颈骨折患者共8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0例。两组采用内固定术治疗,对照组术后给予抗生素,同时配合康复训练,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补阳还五汤,比较两组康复后疼痛评分、关节功能评分、并发症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术后1个月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术后6个月观察组髋关节功能评分(Harris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OXPHOS抑制剂观察组并发症发生3-MA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骨折愈合总有效率为95.0%,高于对照组的77.5%(P<0.05)。结论:不稳定型股骨颈骨折术后老年患者应用加味补阳还五汤治疗可有效改善患者关节功能和疼痛情况,明显降低术后并发症发生率。

平衡针联合疏密波电针治疗肝肾亏虚型腰椎间盘突出症疗效观察

目的 观察平衡针联合疏密波电针治疗肝肾亏虚型腰椎间盘突出症(LDH)的临床疗效,以期为临床决策的制定提供参考。方法 选取2021年2月—2022年8月于我院针灸科、治未病科与康复科门诊,以及住院部诊治的60名肝肾亏虚型LDH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将患者随机均等归入观察组、对照组,每组30例。观察组患者采用平衡针联合疏密波电针治疗,对照组患者采用口服塞来昔布胶囊治疗。对比治疗前及治疗后2组患者的临床疗效、视觉模拟量表(VAS)评分、日本骨科协会(JOA)评分、中医各证候评分及总评分、血清中C反应蛋白(CRP)水平的变化情况,记录并及时对症处理2组患者的不良反应。结果 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Disaster medical assistance team临床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且观察组患者的总有效率(90.0此网站%)也高于对照组(66.7%)(P<0.05)。治疗前,2组患者VA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患者VAS评分较治疗前均LY-188011有所降低,且观察组降低幅度更明显,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2组患者JOA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患者JOA评分较治疗前均有所提高,且观察组升高幅度更明显,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2组患者中医各证候评分与证候总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患者中医证候评分与治疗前相比均有明显改善,且观察组改善效果更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2组患者血清CRP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血清CRP水平明显降低(P<0.05),且低于同期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将平衡针联合疏密波电针疗法用于肝肾亏虚型LDH的治疗,不仅能够使患者疼痛程度明显减轻,还可下调炎性因子表达,不良反应少,临床效果确切,可于临床进一步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