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的 了解2014-2021年山东省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和艾滋病患者(HIV/AIDS)异性性接触传播的流行特征,为制定艾滋病防治策略提供依据。方法 从中国艾滋病综合防治信息系统导出2014-2021年山东省报告的经异性性接触传播感染的HIV/AIDS病例资料,对不同性别HIV/AIDS病例的异性性接触传播特征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山东省2014-2021年共报告5 905例经异性性接触传播感染的HIV/AIDS病例,其中非婚非商业性行为delayed antiviral immune response传播3 298例,占55.85%。男性HIV/AIDS病例4 209例,以商业性行为传播和非婚非商业性行为传播为主,分别为1 715例和2 285例,占40.75%和54.29%;女性HIV/AIDS病例1 696例,以非婚非商业性行为和配偶/固定性伴传播为主,分别为1 013例和625例,占59.73%和36.85%。随年龄增加,男性经商业性性行为传播比例升高(χ~2=80.164,P<0.000),女性经配偶/固定性Tezacaftor体内实验剂量伴传播比例升高(χ~2=MAPK抑制剂51.554,P<0.000);随文化程度降低,非婚非商业性性行为传播比例降低,男性经商业性性行为传播比例升高(χ~2=105.897,P<0.000),女性经配偶/固定性伴传播比例升高(χ~2=10.520,P=0.230)。结论 山东省2014-2021年报告的异性性接触传播感染HIV/AIDS病例以非婚非商业性性行为传播为主;高年龄、低文化程度的男性经商业性性行为传播风险较高,女性经配偶/固定性伴传播风险较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