鱼藤酮对德国小蠊肠道微生物的影响

目的 明确鱼藤酮对德国小蠊肠道微生物的影响,分析鱼藤酮对德国小蠊胃毒活性低的原因。方法 通过饲喂抗生素清除德国小蠊肠道微生物,然后用鱼藤酮分别饲喂正常德国小蠊和肠道微生物被清除的德国小蠊,检测肠道微生物对鱼藤酮杀虫活性的影响。正常德国小蠊饲喂鱼藤酮后提取肠道基因组DNA,未饲喂鱼藤酮的正常德国小蠊作为对照,利用Illumina Hiseq高通量测序技术测定16S rRNA V3-V4可变区域序列,整理统计测得的序列数目和操作分类单元,分析细菌菌群的组成和丰度、细菌群落的丰富度和多样性,以及菌群组成在不同处理组间的变化。采用SPSS 20.0软件进行数据分析,选取独立样本t检验,利用R语言做聚类热图及主成分分析。结果 与正常德国小蠊相比,肠道微生物被清除的德国小蠊饲喂鱼藤酮后,其存活率显著降低(t=8.485,P<0.001)。16S rRNA测序共检测到19门78科1确认细节28属的细菌。多样性分析结果表明,鱼藤酮处理后德国小蠊肠道微生物ACE指数和Chao1指数均高于对照组(t=-2.990,P=0.040;t=-4.227,P=0.013)。细菌群落丰度结果显示,鱼藤酮处理后德国小蠊线粒体菌科、拟杆菌科和理研菌科的相对丰度均高于对照组(t=-12.178,P<0.001;t=-4.087,P=0.014;t=-3.570,P=0.026);毛螺菌科、瘤胃菌科、单胞菌科、柄细菌科及肠杆菌科的相对丰度则均低于对照组(t=10.662,P<0.001;t=8.242,P=0.001;t=4.394,P=0.012;t=3.421,P=0.025;t=3.038,P=0.041)。聚类热图分析的结果显示鱼藤酮处理组和对照组处于不同的初级分点击此处支,主成分分析可intramuscular immunization见同一处理的样本间细菌多样性相近。结论 肠道微生物可能在宿主抵御鱼藤酮毒性过程中起一定作用,鱼藤酮对德国小蠊肠道微生物群落结构有较大影响。破坏昆虫肠道微生物群落结构提高杀虫剂杀虫活性可能为植物源农药在害虫防治上的应用提供新的思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