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原地区脑实质结核与脑实质型脑囊虫病的MRI鉴别诊断

目的 比较高原地区脑实质结核和脑实质型脑囊虫病的临床、MRI表现,以建立临床、MRI模型,提高临床诊断水平。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3年6月至2024年6月临床或病理证实的120例脑实质结核与88例脑实质型脑囊虫病的临床资料及MRI图像。分别对两组的临床、MRI特征进行测量及评估,并对两组之间的VX-661体内差异进行比较。采用Logistic回归建立基于临床、MRI的鉴别诊断模型,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评价模型诊断效能。结果与脑实质型脑囊虫病相比,脑实质结核患者年龄小、女性比例高,病程较短,病灶数目较少,最大病灶的长短径更大,两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者在头痛、癫痫、局灶性神经功能缺损症状方面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脑实质结核与脑实质型脑囊虫病在病灶部位、最大病灶形态、最大病灶内是否存在壁结节或头节、最大病灶T1WI、T2WI、T2 FLAIR序列信号特点、病灶周围水肿方面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者在发热症状、最大病灶扩散加权成像(DWI)扩散受限情况、增强扫描强化情况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年龄、癫痫和病程这3个临床因素是鉴别诊断的独立影响因素,将其构建临床模型;T1WI整体或内部信号、T1WI边缘信号、T2 FLAIR整体或内部信号、T2 FLAIR边缘信号和病灶周围水肿这5个MRI征象因素构建MRI模型;癫痫、病程2个临床因素和上述5个MRI征象因素构建临床?MRI联合模型。临床模型、MRI模型和临床?MRI联合模型的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896、0.848、0.940。临床?MRI联合模型AUC高于临床模型、MRI模型,差异具有统计学差异(Z=-3.046、-4.41,P=0.002、0.000);临床模型与MRI模型差异无统计学差异(Z=1.591、P=0.112)。结论 患者的年龄、癫痫、病程等临床资料和最大病灶T1WI信MK-2206浓度号、T2 FLAIR信号和病灶周围水肿等影像学资料有助于鉴别multi-biosignal measurement system脑实质结核和脑实质型脑囊虫病,由此建立的临床、MRI和临床?MRI联合模型能有效鉴别脑实质结核和脑实质型脑囊虫病,具有较好的预测效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