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目的:健身气功是我国传统养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功法种类之多、涉及范围之广是其他运动项目不可相比拟的。通过查阅相关文献资料,了解不同类型健身气功动作的功效和作用,筛选出有助于缓解颈部疲劳的健身气功动作,为方便后期研究将其命名为“颈项导引操”。探讨习练9周颈项导引操对慢性颈痛人群的颈痛指数、颈椎活动度以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旨在为慢性颈痛人群提供简单易学的健身气功运动和科学客观的康复新思路,推动健康中国战略的实施,弘扬和传播中国优秀传统养生文化。研究方法:本研究在内蒙古自治区自然科学基金项目“运动改善慢性疼痛者执行功能研究”(编号:2021MS03099)的背景下进行。于2022年3月至5月在四川省达州市(万源)中心广场、红军公园招募慢性颈痛受试者68名,利用整群随机分组的方法分为实验组34例和对照组34例。实验组进行为期9周颈项导引操锻炼,每周至少5次锻炼,每次CP-690550体外1小时,对照组保持原有的生活习惯。在实验前测、3周、6周、9周不同测量节点分别对两组受试者进行颈椎活动度(屈伸、侧屈、旋转)、视觉模拟量表VAS、颈痛量表NPQ、以及生活质量量表SF-12的测试并对比分析。采用SPSS26对所获数据,进行频数、均数±标准差等描述统计,采用组别2(实验组、对照组)×测量节点4(前测、3周、6周、9周)重复测量方差分析进行统计推断。研究结果:1.视觉模拟量表(VAS)结果显示Ocular biomarkers:9周颈项导引操干预后实验组从前测4.89下降至1.89(p<0.05),对照组从前测4.81上升至5.63(p<0.05),两组别之间存在交互作用(p<0.01)。2.颈痛量表(NPQ)结果显示:9周颈项导引操干预后实验组从前测38.51下降至12.09(p<0.05),对照组从前测37.72上升至44.52±7.47(p<0.05),两组别之间存在交互作用(p<0.01)。3.颈椎活动度结果显示:9周颈项导引操干预后实验组颈部活动度前屈结果从前测44.98°提升至50.33°(p<0.05),对照组不存在显著性变化,两组别之间存在交互作用(p<0.01);实验组后伸结果从前测57.23°提升至69.54°(p<0.05),对照组不存在显著性变化,两组别之间存在交互作用(p<0.01);9周颈项导引操干预后实验组颈部活动度左侧屈结果从前测38.58°提升至43.92°(p<0.05),对照组不存在显著性变化,两组别之间存在交互作用(p<0.01);实验组右侧屈结果从前测37.39°提升至43.44°(p<0.05),对照组不存在显著性变化,两组别之间存在交互作用(p<0.01)。9周颈项导引操干预后实验组颈椎活动度左旋转结果从前测53.4°提升至63.5°(p<0.05),对照组不存在显著性变化,两组别之间存在交互作用(p<0.0寻找更多1);实验组右旋转结果从前测59.56°提升至62.89°(p<0.05),对照组不存在显著性变化,两组别之间存在交互作用(p<0.01)。4.SF-12生活质量(PCS、MCS)结果显示:实验组SF-12(PCS、MCS)评分各节点测量结果均存在显著性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SF-12(PCS、MCS)评分各节点测量结果均不显著(p>0.05)。研究结论:9周颈项导引操干预对慢性颈痛人群颈部疼痛、颈椎活动度以及生活质量有一定影响,能够缓解疼痛程度、增强颈椎关节活动范围以及提高生活质量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