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的:通过对比针刺前后介入定向牵伸法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观察疗效差异,为确定定向牵伸法的最佳干预时机和为定向牵伸法的规范化标准化和临床应用研究奠定基础。方法:本研究选取在长春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三临床医院针灸推拿科,且符合标准的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总计90例,根据治疗方法的不同分为A组(纯针刺组),B组(针刺前介入定向牵伸法组)和C组(针刺后介入定向牵伸法组)。通过对比治疗前、治疗后及随访期的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颈椎功能障碍指数(NDI)、正中神经F波传导速度及尺神经F波传导速度的数据变化,比较三组疗效差异。结果:1、A组总有效率为71.43%;B组总有效率为92.86%;C组总有效率为93.10%。B组和C组的总有效率较A组高(P<0.05),B组与C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2、治疗前后组内比较:三组在治疗结束后和随访期的VAS评分、NDI指数与治疗前相比较,具有显著差异(P<0.05);A组、B组治疗结束后的VAS评分与随访期相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C组治疗结束后的VAS评分与随访期相比较,具有明显差异(P<0.05);三组治疗结束后的NDI指数和随访期比较,无明显差Blood immune cells异(P>0.05)。三组治疗结束后的正中神经和尺神经的F波传导速度和治疗前相比较,均具寻找更多有显著性差异(P<0.05)。selleckchem GDC-00683、治疗前后组间比较:治疗结束后、随访期VAS评分三组间比较,A组与B组对比有明显差异(P<0.05),C组评分低于其他两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结束后、随访期NDI指数三组间比较,B组、C组分别与A组比较有明显差异(P<0.05),B组与C组对比无明显差异(P>0.05)。治疗结束后正中神经和尺神经F波传导速度三组间比较,B组、C组分别与A组在治疗结束后比较有明显差异(P<0.05),B组与C组对比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三种治疗方法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均可以在不同程度上缓解患者疼痛、恢复颈椎功能活动和恢复神经功能,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针刺前介入定向牵伸法组和针刺后介入定向牵伸法组在各阶段均优于纯针刺组;针刺前介入定向牵伸法组与针刺后介入定向牵伸法组总体疗效相比无显著差异,但针刺后介入定向牵伸法组在缓解患者疼痛症状方面的疗效优于针刺前介入定向牵伸法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