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的:本研究旨在系统评价针刺治疗慢性荨麻疹有效性和安全性及对针刺穴位配伍规律进行数据挖掘。材料与方法:于中国知网数据库(CNKI)、维普数据库(VIP)、万方数据库(Wan Fang)及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服务系统(Sino Med)、Pub Med、Cochrane Library、EMbase、Web of Science中系统检索针刺治疗慢性荨麻疹随机对照研究。由两名研究者分别独立地对检索到的文献进行筛选及信息提取,采用Excel2010记录纳入文献基本信息、纳入文献偏倚风险评估结果、针刺相关不良事件及具体原因。采用Cochrane协作网偏倚风险评估工具对纳入研究文basal immunity献质量进行评价,采用AMSTAR-2对本研究方法学进行评价。采用Revman 5.4软件进行meta分析。采用Excel2010对归经、穴位特点、分布部位进行频数分析。采用Gephi 0.9.2对系统评价中纳入的临床研究涉及到的穴位构建复杂网络并进一步对取穴规律进行探究。结果:本研究最终纳入32篇符合标准的随机对照研究。1.Meta分析结果表明:1.1在临床有效率方面,针刺优于单独使用西药[OR=3.46,95%CI:(2.37,5.04)],针刺联合中药优于单独使用中药[OR=3.81,95%CI:(2.28,6.35)],针刺联合西药优于单独使用西药[OR=3.55,95%CI:(2.03,6.20)]。1.2在复发率方面,针刺优于单独使用西药[OR=0.26,95%CI:(0.13,0.51)],针刺联合西药与单独使用西药差异不显著[OR=0.44,95%CI:(0.17,1.14)]。1.3在临床症状评分方面,针刺优于西药[MD=-1.71,95%CI:(-2.34,-1.08)],针刺联合西药优于单独使用西药[MD=-2.50,95%CI:(-3.66,-1.33)]。1.4在风团个数方面,针刺与单独西药相比差异不显著[MD=-0.55,95%CI:(-1.56,0.45)]。在风团直径方面,针刺与单独使用西药未见明显差异[MD=-0.80,95%CI:(-1.61,0.01)]。在瘙痒程度方面,针刺缓解程度优于西药[MD=-1.25,95%CI:(-2.06,-0.45)]。在持续发作时间方面,针刺联合西药优于单独使用西药[MD=-1.09,95%CI:(-1.84,-0.34)]。在皮肤病生活质量指数评分方面,针刺改善优于西药[MD=-3.13,95%CI:(-5.11,-1.16)]。1.5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方面,针刺优于假针刺[MD=-IDN-6556临床试验1.27,95%CI:(-1.65,-0.90)]。1.6在改善IFN-γ方面,针刺改善效果优于西药[MD=5.91,95%CI:(4.76,7.06)]。在改善免疫球蛋白E方面,针刺的效果优于西药[MD=-0.92,95%CI:(-1.10,-0.73)]。在改善白介素-4方面,针刺的效果优于西药[MD=-5.63,95%CI:(-6.59,-4.67)]。1.7在荨麻疹活动性评分方面,针刺的效果优于西药[MD=-0.83,95%CI:(-1.25,-0.42)]。1.8文献质量:在纳入的32篇RCT中,在随机分配方面,68.75%的文献采用随机数字表法,余下的则仅提及随机分组或未说明如何分组;在分配隐藏方面,仅5篇文献详细叙述所使用的隐藏方法;在实验偏倚方面,仅3篇为低风险;在检测偏倚,仅4篇为低风险;在随访时间方面,71.9%未设立随访时间;在脱落病例方面,所有文献均报道了治疗前后的人数,但仅少部分文献报道了脱落的数目及原因;1.9安全性:在纳入的32篇文献中,共有1224名患者进行了针刺治疗,有14篇文献报道了是否出现不良反应。Tamoxifen纯度其中出现出血、头晕恶心、皮下血肿、针刺部位有红疹、水泡表现、轻度嗜睡等轻微不良反应的患者有22名,占比为1.8%,并无发生严重不良反应的报道。1.10方法学质量:通过AMSTAR-2量表评价表明,本研究方法学质量较好。2.数据挖掘结果:2.1从腧穴归经上看:手阳明大肠经(38次)和足太阴脾经(35次)两条经络使用较多,其次为足阳明胃经(21次),足太阳膀胱经(17次),足少阳胆经(13次)。2.2从特定穴位选择上看,五输穴(51次)为针刺治疗该病的首要选择,其次为交会穴(41次)、原穴(19次)、下合穴(17次)等。2.3从取穴分布上看,上肢部穴位最多,达12个,频次达49次。其次为下肢部,数量为9个穴位,频次为62次。头颈、胸腹、腰背也均有分布。2.4穴位配伍复杂网络涉及38个穴位,频次较高且在复杂网络中度值、接近中心性、中介中心性均较高的重要穴位包括曲池、血海、足三里、三阴交、合谷、风门、风市、风池等。结论:1.通过文献研究表明针刺治疗慢性荨麻疹具有较好的有效性,安全性尚可,有少部分患者会出现轻微不良反应,但由于纳入临床研究的方法学局限性,以及样本量不足,未来需采用大样本、高质量随机对照试验对研究结果加以验证。2.通过对纳入RCT涉及到的穴位加以总结和对取穴规律进行挖掘,2.1针刺治疗慢性荨麻疹在所选经络上主要以手阳明大肠经、足阳明胃经、足太阴脾经、足太阳膀胱经为主。2.2五输穴作为针刺治疗慢性荨麻疹的主要的特定穴,其中合穴的应用最为重要。2.3取穴以四肢部位的腧穴为主,头颈、胸腹腰背为辅,起到固本扶正、调达气血、祛风止痒的疗效。2.4在针刺取穴规律中,曲池、血海、足三里、三阴交、合谷、风门、风市、风池为核心腧穴,在临床中需根据患者实际病情随症加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