软枣猕猴桃是风味独特的“珍果之王”,作为“食药同源”功能性食品的潜力巨大。黄酮类化合物是软枣猕猴桃的主要活性成分之一。但是,目前对软枣猕猴桃黄酮类化合物的种类与生理功能的了解还非常有限,限制了这一特色“食药同源”资源的有效开发和利用。针对软枣猕猴桃黄酮类化合物的种类与生理功能不明的问题,本研究对软枣猕猴桃黄酮类化合物种类进行了鉴定,并基于小鼠模型对软枣猕猴桃黄酮类化合物的降尿酸及护肾功能和机制进行了研究。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为了明确软枣猕猴桃黄酮的种类、含量以及品种间的差异,本研究比较分析了中国北方两种主栽品种“Qssg”和“Lc”果实中的黄酮。在这两个品种中共鉴定出118种黄酮类化合物,主要包含64种黄酮醇、18种黄酮和12种黄烷醇。品种“Qssg”黄酮的总含量是“Lc”的1.13倍,且两个品种之间的黄酮含量和种类显示出显著差异。通过分离、纯化和利用核磁共振技术,从“Qssg”软枣猕猴桃中得到12种黄酮化合物。异黄酮——大豆苷元在软枣猕猴桃的发现,为人类饮食提供了新的异黄酮来源。2、为了检测软枣猕猴桃黄酮降尿酸的生理活性,基于小鼠模型,本研究分析了低(62.5 mg/kg)、中(125 mg/kg)、高(250 mg/kg)三个浓度软枣猕猴桃黄酮处理下的高尿酸小鼠各种生理指标的影响。结果发现,三histones epigenetics个浓度下软枣猕猴桃黄酮都能显著降低尿酸(UA)(P<0.05)、尿素氮(BUN)(P<0.05)、肌酐(Cr)(P<0.05)、3-磷酸甘油醛脱氢酶(GAPDH)(P<0.01)和升高肝糖原(P<0.01)指标,且低浓度组的降尿酸效果优于中、高浓度组。软枣猕猴桃黄酮表现出较强的体外黄嘌呤氧化酶(XOD)和腺苷脱氨酶(ADA)及体内肝脏XOD的抑制活性,从而表明其抑制尿酸代谢动力酶以控制嘌呤类物质代谢生成尿酸。3、为了检测软枣猕猴桃黄酮对高尿酸血症小鼠肠道微生物和代谢物的影响,本研究利用16 S r RNA测序和代谢组学进行了联合分析。结果表明,软枣猕猴桃黄酮在一定程度上恢复了高尿酸血症小鼠的肠道微生物群的丰度和数量。对肠道代谢物的检测发现,脂肪酸类中二十二碳四烯酸、二十二碳六烯酸和二十烷酸在HUA组中下调,花生四烯酸在黄酮组上调;酚酸类中邻苯二甲酸二丁酯在HUA组中下调,而在黄酮组,奎宁酸、黄腐醇、麝香草酚、2-甲氧基-4-丙基苯甲酸的含量逆转;3-吲哚-L-缬氨酸、N-肉桂酰甘氨酸、N-巴豆酰基甘氨酸和N-乙酰-L-天门冬氨酸等的氨基酸失衡得以恢复。肠道代谢物与肠道微生物群相关性显示,软枣猕猴桃黄酮诱导了高尿酸血症小鼠肠道中的厚壁菌门颤螺菌产生了生物碱——延胡索乙素,对HUA小鼠有很好的降尿酸效果。蛋白免疫印迹实验表明,软枣猕猴桃黄酮下调了尿酸重吸收蛋白GLUT9和UselleckRAT1的表达,上调了尿酸排泄蛋白OAT1和ABCG2的表达,从而抑制尿酸生成,促进尿酸排泄。4、软枣猕猴桃黄酮可以诱导小鼠肾脏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和过氧化氢酶(CAT)活性的升高,降低肾脏丙二醛(MDA)的含量从而减轻小鼠肾脏病理组织损害程度。研究发现,软枣猕猴桃黄酮对DPPH自由基、超氧阴离子自由基和羟基自由基均具有清除作用,并明显降低活性氧(ROS)水平。蛋白免疫印迹试验表明,软枣猕猴桃黄酮减轻了炎症小体NLRP3的活化强度,削弱了NLRP3与凋亡相关的斑点样蛋白(ASC)相互作用,钝化了胱天蛋白酶(Caspase-1),并通过降低氧化应激和炎症小GSK2118436体失活而有效降低IL-1β水平。这表明软枣猕猴桃黄酮对小鼠肾脏的炎症有一定的缓解和保护作用,从而促进了尿酸排泄。5、为了验证软枣猕猴桃黄酮对肾脏的保护作用,本研究探讨了软枣猕猴桃黄酮对肾脏4条重要代谢途径的影响。肾脏代谢物富集途径分析显示,软枣猕猴桃黄酮虽然导致腺嘌呤和胞啶-5′-胞苷酸含量的下调,但并没有引发肾脏炎症;可以恢复高尿酸血症小鼠肾脏中的氨基酸失调状态,包括焦谷氨酸、L-异戊酰甘氨酸、鸟氨酸和羧乙基精氨酸、N-乙酰-L-谷氨酸等的水平;可以诱导苦杏仁碱、二氢辣椒碱和去氧乌头碱的上调;导致酚酸类化合物香紫苏醇、肉桂醇、鲨鱼酸、2-羟基-6-十五烷基苯甲酸显著上调。软枣猕猴桃黄酮通过对4条代谢途径的影响,维持肾脏健康,间接促进尿酸的排泄。综上所述,软枣猕猴桃黄酮在抑制尿酸合成关键酶、调节肠道菌群、影响尿酸转运蛋白表达及调控肾脏4条代谢途径实现降尿酸作用的同时,还诱导了高尿酸血症小鼠肠道中的厚壁菌门颤螺菌产生了生物碱——延胡索乙素。本实验验证了延胡索乙素的黄嘌呤氧化酶及腺苷脱氨酶的抑制活性,并发现其可影响尿酸转运蛋白的表达。延胡索乙素很可能是肠道菌群代谢产物调控宿主尿酸代谢的又一证据。本研究结果为软枣猕猴桃黄酮的开发和利用提供了理论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