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的:本研究采用踝泵运动治疗慢性下肢静脉性水肿,观察踝泵运动对慢性下肢静脉性水肿患者下肢周径值、红外热成像技术检测下肢不同点位皮肤表面温度、静脉临床严重程度及生活质量的影响,进而为临床治疗提供理论支持。方法:本研究采用便利抽样法,选取2022年01月至2022年08月在黑龙江省某三级甲等中医医院周围血管病科住院的慢性下肢静selleckchem脉性水肿患者70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研究对象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各35例。对照组给予常规药物治疗、护理指导及康复运动;试验组给予常规药物治疗、护理指导及踝泵运动。采用一般资料调查表、下肢周径测量表、红外热成像技术检测下肢不同点位皮肤表面温度表、静脉临床严重程度评分(VCSS量表)、慢性静脉功能不全生活质量问卷(CIVIQ量表)作为研究工具。在干预前和干预14天后对两组患者下肢周径测量表、红外热成像技术检测下肢不同点位皮肤表面温度表、静脉临床严重程度评分(VCSS量表)、慢性静脉功能不全生活质量问卷(CIVIQ量表)进行评价,并比较两组患者之间的差异。结果:1.干预前对两组慢性下肢静脉性水肿患者的年龄、性别、家庭居住地和职业分布的一般资料进行比较,结果显示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2.干预前两组患者下肢周径各项数据差异无统计学BLZ945采购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干预后,两组患者组内比较,下肢周径表各维度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组间比较,足背、外踝、髌骨上缘和髌骨下10cm共四处周径值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髌骨上10cm周径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干预前应用红外热成像技术检测下肢不同点位皮肤表面温度并进行比较分析,各维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干预后,两组患者组内比较,各维度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组间比较,患者小腿、足背、足踝、足趾Bioelectrical Impedance温度均显著减小,各维度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大腿温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4.干预前两组患者VCSS量表总积分和各维度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干预后,两组患者组内比较,VCSS量表总积分和各维度评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组间比较,VCSS量表总积分和各维度评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5.干预前两组患者CIVIQ量表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