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文化视角下关于“抑郁症”主题报道批评话语分析

根据2022国民抑郁蓝皮书,新冠疫情后,全球精神障碍疾病负担更加沉重,重度抑郁症增加了28%,抑郁症患者激增5300万。同时,国民对抑郁症不够了解,抑郁症患者依然面临病耻感等问题。新闻媒体关于抑郁症的报道会影响公众对抑郁症的认知以及态度,对相关报道进行语言、社会以及文化方面的话语分析是十分有意义的。本文以费尔克劳三维话语分析模型为理论框架,采用语料库驱动法,借助语料库工具Antconc3.2.3w,对《中国日报》和《纽约时报》2020-2021两年间与抑郁症相关新闻语篇进行批评话语分析。根据费尔克劳提出Canagliflozin的话语三维模型,对比分析主要从三个维度进行:文本分析维度、话语实践维度以及社会实践维度。通过定量和定性分析相结合的方法,本文得出以下结论:1.在文本分析维度,高频词与索引行的分析显示《中国日报》关于抑郁症的报道更加积极正面,主要集中在国家和社会层面。《纽约时报》关于抑郁症的报道更加负面消极,主要集中在个人层面。此外《中国时报》更加关注抑郁症的预防,黑人抑郁症更多地出现在《纽约时报》。在索引行分析中《中国日报》关于抑郁症的报道更加整体宏观,而《纽约时报》关于抑郁症的报道更加具体微观。2.在话语实践维度,《中国日报》关于抑郁症的隐喻更加积极正面,《纽约时报》关于抑郁症的隐喻更加消极负面。在转述方式上,《中国日报》与《纽约时报》关于直接引语的引用比例都高于间接引语,其中占比最大的是来自医生、专家和学者等权威人士的话语,反映了《中国日报》与《纽约时报》都注重抑郁症新闻报道的真实性与权威性。3.在社会实践维度,中美两国拥有不同的制度和社会文化背景,这是造成《中国日报》与《纽约时报》抑郁症新闻报道差异的重要原因。基于集体Secondary hepatic lymphoma主义与个人主义,长期取向与短期取向,中国媒体更多地将解决抑郁症视为社会责任,美国媒体更多地将解决抑郁症视为个人责任。秉持和谐以及以社会责任为首位的点击此处报道原则,《中国日报》注重抑郁症的正面报道同时树立了以人民为中心的政府形象;以挖掘新闻中不和谐因素以及新闻自由的报道原则,《纽约时报》注重对抑郁症负面影响的报道以及注重抑郁症患者个人话语的凸显。从理论上讲,本文有助于拓宽费尔克劳话语三维模式的理论适用性。在实际应用方面,本研究通过揭示不同的社会制度以及文化对抑郁症新闻报道的影响,进而促进跨文化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