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景隐球菌病是一种主要由新型隐球菌(Cryptococcal neofowww.selleck.cn/products/vx-661rmans,CN)引起的侵袭性真菌病,是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uman Immunodeficiency Virus,HIV)感染者和艾滋病(Acquired Immunodeficiency Syndrome,AIDS)患者的主要机会性感染之一。隐球菌性脑膜炎(Cryptococcal meningitis,CM)是隐球菌病最常见的发病形式。HIV阴性CM临床表现多种多样,通常为慢性起病,主要表现为发热、头痛、恶心、呕吐及视物模糊等症状,可有脑膜刺激征阳性体征,严重时可出现意识障碍、脑疝等危及生命。与HIV阴性CM患者相比,AIDS合并CM临床症状并无明显差异,但其持续时间较长,且更不典型。有研究发现意识障碍、颅内压增高、血胆碱酯酶下降、白蛋白水平降低、血清HIV RNA定量水平高均是AIDS合并CM预后不良的独立危险因素。如果不能得到及时诊断和有效治疗,病死率极高。新型隐球菌分为新生隐球菌(Cryptococcus neoformans,VN)及格特隐球菌(Cryptococcus gattii,VG),其基因型可分为VNI、VNII、VNIII、VNIV、VNB、VGI、VGII、VGIII及VGIV。其中全球范围内主要以VNI型流行为主。有研究发现隐球菌基因型与临床症状、抗真菌药物敏感性和预后相关。在HIV阴性人群中,VNI更容易出现中枢神经系统感染,呕吐和颅内压升高症状更明显。VNB与较高的死亡率相关。VNI对两性霉素B(Amphotericin B,AMB)的体外抗真菌药物敏感性显著高于VNII,VGⅡ对氟康唑的体外抗真菌药物敏感性明显高于其他基因型。但AIDS合并CM隐球菌基因型相关研究较少,其基因型与临床特征的报道更是少见。研究内容medullary rim sign及目的了解AIDS合并CM临床特征(临床症状、脑脊液检查、体外抗真菌药物敏感性等),多位点序列分型技术(MLST)鉴定隐球菌基因型,并比较AIDS合并CM隐球菌不同基因型和临床特征关系,以期为AIDS合并CM的治疗提供更加科学的依据。研究对象和方法1.艾滋病合并隐球菌性脑膜炎临床特征1.1研究对象:广州医科大学附属市八医院感染病中心住院的102例AIDS合并CM患者,以同期收治的19例HIV阴性CM患者作为对照。1.2检测方法:应用ATB FUNGUS 3法测定各隐球菌菌株对5种常用抗真菌药物(5-氟胞嘧啶、两性霉素B、氟康唑、伊曲康唑、伏立康唑)的体外抗真菌药物敏感性。1.3随访点、观察指标和终点:随访点包括基线及入院后4周、12周、24周及48周。观察指标:CM患者临床特征。主要观察终点:诊断为CM后24w或死亡时,次要终点:诊断为CM后4w。2.艾滋病合并隐球菌性脑膜炎菌株基因型及其临床特征比较2.1研究对象:经脑脊液分离培养并保存良好的隐球菌菌株121株,分离自上述的102例AIDS合并CM患者及19例HIV阴性CM患者。2.2检测方法:釆用国际公认的多位点序列分型技术(MLST)作为隐球菌分型方法,分析7个管家基因(CAP59、GPD1、LAC1、PLB1、SOD1、URA5和IGS1)将各隐球菌临床株鉴定至基因型水平。3.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 26.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对计数资料采用c~2检验和Fisher确切概率法,以绝对数和百分比表示;对计量资料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或Mann-Whitney U检验,以均值加减标准差或中位数和四分位数间距表示。将单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中P<0.05或0.10的因素经共线性诊断排除多重共线性后纳入二元Logistic或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进行多因素分析,采用比值比(Odds Ratio,OR)及95%置信区间(95%Confidential Intervals,95%CI)对危险因素进行描述。所有统计学检验均为双侧检验,均以P<0.05认为有统计学Navitoclax说明书意义。结果1.艾滋病合并隐球菌性脑膜炎临床特征102例AIDS合并CM患者主要临床表现为发热、头痛、恶心及呕吐,与19例HIV阴性CM患者相比,从出现神经系统症状至临床诊断时间更短,发生脑炎可能性更低,脑脊液生化白细胞数、蛋白含量及潘氏球蛋白试验阳性率更低,脑脊液葡萄糖含量更高,头颅影像学异常结果比例更低,对两性霉素B的体外抗真菌药物敏感性更高(P<0.05)。AIDS合并CM患者存活组与死亡组的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基线发生意识障碍、氟康唑不敏感是患者4w及24w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2.艾滋病合并隐球菌性脑膜炎菌株基因型及其临床特征AIDS合并CM患者102株隐球菌临床株均为新型隐球菌,其基因型为VNI 99株,VNII 1株,VG 2株。新生隐球菌(VN)序列型可分为ST5 83株(83.0%)、ST4 5株(5.0%)、ST31 3株(3.0%)、ST43 1株(1.0%)、ST93 4株(4.0%)、ST395 1株(1.0%)以及可能为新的序列型STx 3株(3.0%)。比较AIDS合并CM患者新生隐球菌83例ST5序列型与17例非ST5序列型临床特征(临床症状、脑脊液检查、体外抗真菌药物敏感性等)未见明显差异性(P>0.05)。结论1.AIDS合并CM临床特征以发热、头痛、恶心及呕吐为主,与HIV阴性CM相比,其脑脊液炎症反应较轻。基线发生意识障碍、氟康唑不敏感是AIDS合并CM患者4w和24w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2.AIDS合并CM主要为新生隐球菌,MLST分型VNI(ST5)基因型占绝大部分。不同基因型临床特征类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