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的:本研究旨在调查胃底腺息肉(fundic gland polyp,FGP)患者结直肠腺瘤的患病率及其与结直肠腺瘤的关系,评估FGP患者行结肠镜检查的必要性,为临床早期预测和干预结直肠肿瘤提供一定依据。方法:回顾性研究了2020年9月至2021年12月期间在石家庄市人民医院消化内科住院的所有患者中,同时接受胃肠镜检查且胃镜病理诊断为FGP的140例患者作为病例组,从同一时期住院的慢性非萎缩性胃炎的参与者中随机选择性别和年龄匹配的患者280例为对照组。收集两组患者的基本个人资料、相关病史、实验室检查和胃肠道内窥镜检查报告。比较两组患者结直肠腺瘤检出率,分析两组患者的结直肠腺瘤的内镜下特征,并采用多因素LogistiBMS-907351 IC50c回归分析结直肠腺瘤的危险因素。结果:1.研究对象的一般资料统计结果组间比较:年龄、性别、吸烟、饮酒、身体质量指数(body mass index,BMI)、高血压、糖尿病、脂肪肝、胆囊疾病、低密度脂蛋白、甘油三酯在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FGP组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 pylori,Hp)感染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2);FGP组总胆固醇水平高于对照组,差异Empagliflozin供应商有统计学意义(P=0.003)。2.结直肠腺瘤检出率组间比较结果病例组结直肠腺瘤检出率为18.6%(26/140),对照组结直肠腺瘤检出率为10.4%(29/280)。结果显示:病例组的结直肠腺瘤检出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19)。3.结直肠腺瘤的特征组间比较结果对两组结直肠腺瘤的大小、数目、分布进行对比,FGP组检出的腺瘤大小及数目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就分布而言,FGP组的右半结肠的腺瘤检出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35),而左半结肠及全结直肠的腺瘤检出率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4.分层分析病例组中结直肠腺瘤检出结果对性别进行分层分析:结果显示:在病例组中,男性结直肠腺瘤检出率稍低于女性[18.3%(11/60)VS 18.8%(15/8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年龄进行分层分析:将病例组患者的年龄分为:<50岁及≥50岁,结果显示:<50岁人群中结bio-based oil proof paper直肠腺瘤检出率低于≥50岁的腺瘤检出率[7.7%(3/39)VS 22.8%(23/101)],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4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将是否发生结直肠腺瘤为因变量,将是否存在FGP、性别、年龄、是否≥50岁、是否Hp感染、总胆固醇水平、是否存在脂肪肝为自变量建立Logistic回归模型。结果如下:存在FGP、年龄≥50岁、Hp感染是结直肠腺瘤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1.FGP是结直肠腺瘤的独立危险因素,患有FGP的患者发生结直肠腺瘤风险高,应尽早行结肠镜检查。2.FGP的患者行结肠镜检查时应多加关注右半结肠,以免遗漏。3.对于年龄≥50岁以及存在Hp感染的患者也应该积极的行结肠镜检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