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尿酸血症是一种慢性代谢性疾病,其发病机制与嘌呤代谢异常或尿酸排泄障碍有关,主要分为原发性与继发性,目前已成为继高血脂、高血糖、高血压之后的第四高。我国高尿酸血症患病率逐年增加,且呈现年轻化的趋势。高尿酸血症治疗主要分为药物治疗与非药物治疗,非药物治疗以控制饮食、运动为主,但降尿酸效果有限。药物治疗根据治疗机制分为四大类,即黄嘌呤氧化酶抑制剂、促尿酸排泄药、重组尿酸酶药和抗炎药,但均存在多种不良反应,如肝肾损伤、肠胃不适,且价格昂贵、不宜长期服用。因此寻找一种新型降尿酸药物具有重要意义。美沙拉嗪是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常用药物,具有抗炎、抗氧化、抗菌等作用,研究显示美沙拉嗪衍生物奥柳氮钠具有降尿酸作用,临床调查显示美沙拉嗪能降低结肠炎患者的尿酸水平,但因美沙拉嗪溶解度与渗透性较低,口服生物利用度不佳。因此,本研究旨在通过晶型改造技术提高美沙拉嗪口服生物利用度,并研究美沙拉嗪优势晶型的降尿酸效果和作用机制。目的:1.根据2020版《中国药典》指导原则,制定美沙拉嗪质量标准与高效液相色谱检测方法;2.研究美沙拉嗪与精氨酸共无定形物的血药浓度与组织分布;3.研究美沙拉嗪与精氨酸共无定形物降尿酸的药效与作用机制。方法:1.基于《中国药典》2020版,测定美沙拉嗪的理化性质,考察液相色谱方法学,制定美沙拉嗪质量标准和高效液相色谱方法;2.灌胃给予健康大鼠30 mg/kg美沙拉嗪与Medicaid reimbursement精氨酸共无定形物、美沙拉嗪原料药,检测美沙拉嗪在大鼠血浆和组织中的含量,研究美沙拉嗪与精氨酸共无定形物在大鼠体内的血药浓度与组织分布。3.SD大鼠分别连续灌胃14天100 mg/kg氧嗪酸钾和500 mg/kg次黄嘌呤与200 mg/kg腺嘌呤和250 mg/kg乙胺丁醇,制备两种不同的高尿酸血症大鼠模型,连续7天灌胃给予美沙拉嗪与精氨酸共无定形物30 mg/kg、100 mg/kg、300 mg/kg、苯溴马隆20 mg/kg治疗。检测大鼠血清中UA、BUN和CRE水平,评价美沙拉嗪与精氨酸共无定形物对大鼠肾功能的影响;检测大鼠血清中ALT、AST、ALB和LDH水平,评价美沙拉嗪与精氨酸共无定形物对大鼠肝功能的影响;检测大鼠血清中CHO、TG、HDL和LDL水平,评价美沙拉嗪与精氨酸共无定形物对大鼠血糖血脂的影响;检测大鼠血清中SOD、T-AOC和MDA水平,研究美沙拉嗪与精氨酸共无定形物对大鼠机体氧化水平的影响;通过肝脏、肾脏指数和肝肾组织HE染色,考察美沙拉对大鼠肝肾组织病理形态的影响;检测大鼠血清中ADA和XOD水平,以及蛋白印迹法测定大鼠肾脏和回肠离子转运体OAT1和URAT1的蛋白表达水平,研究美沙拉嗪与精氨酸共无定形物降尿酸的作用机制;进行大鼠血清代谢组学研究,寻找差异代谢物和通路。结果:1.美沙拉嗪与精氨酸共无定形物在大鼠血浆中0.5 h达最大血药浓度7.39μg/mL,曲线下面积为209.9μg·h·mL~(-1),美沙拉嗪原料药0.5 h达最大血药浓度5.35μg/mL,曲线下面积为160.6μg·h·mL~(-1)。2PUN30119研究购买.氧嗪酸钾联合次黄嘌呤造模使大鼠UA、BUN、CRE、ALT、ALB、CHO、SOD、T-AOC、ADA、XOD水平显著升高,给药治疗7天后,相比于模型组,美沙拉嗪与精氨酸共无定形物、苯溴马隆均能显著降低UA、CRE、ALT、ALB、CHO、SOD、T-AOC、ADA、XOD水平。从病理切片来看,造模后,大鼠肾小管上皮细胞变性、胞质疏松;肝细胞轻度脂肪变性、胞质可见微泡。给予美沙拉嗪与精氨酸共无定形物和阳性药苯溴马隆后,其肾细胞空泡样明显减少,肝细胞变圆润、饱满。模型组大鼠肾组织和回肠OAT1蛋白表达显著下降,URAT1蛋白表达显著上升,给予药物治疗后,OAT1蛋白表达显著升高,URAT1蛋白表达显著降低;代谢组学显示高尿酸血症大鼠可能与多种氨基酸代谢通路有关。3.腺嘌呤联合乙胺丁醇造模使大鼠UA、CRE、BUN、CHO、HDL、LDL、ADA、T-AOC、MDA水平显著升高,给药治疗后,相比于模型组,美沙拉嗪与精氨酸共无定形物、苯溴马隆能显著降低UA、CRE、BUN、ADA、T-AOC水平。结论:美沙拉嗪与精氨酸的优势selleck NMR共无定形物可显著提高美沙拉嗪的生物利用度,对HUA大鼠的肝肾以及机体的氧化水平均有一定的影响,通过抑制XOD、ADA两种尿酸合成酶,以及下调尿酸转运体URAT1与上调OAT1蛋白表达降低HUA大鼠尿酸水平。两种HUA大鼠模型高效且稳定,未来将在更多的与临床患者对应的实验动物模型进行药效评价与机制研究,同时尝试研究美沙拉嗪是否对治疗痛风疾病具有积极影响,这对寻找美沙拉嗪新的适应症具有重要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