系统性红斑狼疮合并糖尿病患者的临床分析

【目的】对系统性红斑狼疮(SLE)合并糖尿病(DM)的患者的进行临床分析,并与SLE糖代谢正常的患者对照分析,探究SLE患者DM的发病率、临床特点及影响因素。【方法】筛选我院2015年6月至2022年6月期间皮肤性病科住院的SLE患者,将符合纳入标准及排除标准的患者纳入研究,SLE合并DM的患者为病例组(SLE-DM组),再从糖代谢正常的SLE患者中选取对照组。采用病例回顾、电话回访、现场采集的方式收集患者的一般情况(性别、年龄、身高、体重、BMI、民族、籍贯);既往史(糖尿病、高血压、高血脂、高尿酸血症)、个人史(烟酒史)及家族史(糖尿病、高血压、高血脂、高尿酸血症);SLE病程及SLEDAI评分;治疗药物(近1周的激素使用量、曾使用过的免疫抑制剂及降糖治疗药物);尿检(尿红细胞、尿白细胞、透明管型、病理管型、尿蛋白、尿潜血、尿酮体、尿糖24小时尿蛋白);血常规(白细胞计数、中性粒细胞计数、红细胞计数、血小板计数、单核细胞计数、嗜酸性粒细胞计数、嗜碱性粒细胞计数、血红蛋白);DM相关检测:血糖检测(空腹血糖、随机血糖、餐后血糖);糖化血红蛋白,血清胰岛素和胰岛素C肽(0h、1h、2h),DM自身抗体:谷氨酸脱羧酶抗体(GADA)、胰岛素瘤相关2自身抗体(IA-2A)、胰岛素抗体(IAA)、胰岛细胞胞浆自身抗体(ICA)、锌转运蛋白-8自身抗体(Zn T8A);生化指标:白蛋白、球蛋白、谷丙转氨酶、谷草转氨酶、直接胆红素、间接胆红素、血清钙离子、尿酸、肌酐、血脂(高密度脂蛋白、低密度脂蛋白、总胆固醇、甘油三酯);免疫及炎症指标:C3、C4、IL-6、Ig M、Ig G、Ig A、CRP、ESR、ANA和ds DNA滴度,ANA谱(SM、RIB、HI、NUC等)。应用SPSS 23.0版本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比较两组患者之间的差异,定义P<0.05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果】1、研究期间共有693名SLE患者,筛选出符合本研究的SLE-DM患者共38名,SLE伴发DM的发病率为5.5%(38/693)。2、SLE-DM组患者的一般情况:男性6人(15.8%),女性32人(84.2%),男女比例为1:5Pidnarulex供应商.33;平均年龄为44.18±14.65岁,最小12岁,最大74岁;平均住院天数为13.13±6.18天;SLE病史的中位数为114月;激素维持量的中位数±四分位数间距为15±20.60mg(已换算为泼尼松的剂量);BMI的中位数±四分位数间距为22.43±4.97kg/m2,消瘦者2人(5.3%),正常体重者24人(63.2%),超重者6人(15.8%),肥胖者6人(15.8%);吸烟者3人(7.9%),饮酒者2人(5.3%),既往患高血压者有24人(63.2%),患高脂血症者有2人(5.3%),患高尿酸者有1人(2.6%),有高血压、DM、高脂血症、高尿酸血症家族史者有5人(13.2%)。对照组的一般情况:男性6人(15.8%),女性32人(84.2%),男女比例为1:5.33;年龄中位数为44.00岁,中位数±四分位数间距为44.00±20岁,最小18岁,最大68岁;平均住院天数的中位数±四分位数间距为10.00±8.00天;SLE病史的中位数48月;激素维持量的中位数±四分位数间距为10±22.5mg;BMI的中位数±四分位数间距为21.43±5.39kg/m2,消瘦者2人(5.3%),正常体重者26人(68.4%),超重者6人(15.8%),肥胖者4人(10.5%);吸烟者1人(2.6%),饮酒者1人(2.6%),既往患高血压者有13人(34.2%),既往患高脂血症、高尿酸血症者0人(0.0%),有高血压、DM、高脂血症、高尿酸血症家族史患者有2人(5.3%)。3、经统计学分析,两组之间是否有高血压病史具有统计学差异(P=0.012),SLE-DM组高血压的患病率(63.2%)明显高于对照组组(34.2%);两者之间ANA滴度不同,SLE-DM组患者以高滴度1:1000(42.1%)为主,对照组以低滴度1:320(44.7%)为主,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24)。4、两组之间身高、体重、BMTechnical Aspects of Cell BiologyI、既往史(高脂血症、高尿酸血症)、个人史(烟酒史)及家族史(DM、高血压、高血脂、高尿酸血症)、住院天数、SLE病程及SLEDAI评分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之间既往有无使用硫酸羟氯喹、环磷酰胺、霉酚酸酯、硫唑嘌呤、甲氨蝶呤、他克莫司、雷公藤、沙利度胺、环孢菌素A、来氟米特等药物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之间单使用激素治疗或联合免疫抑制剂的差异也无统计学意义(P>0.05);尿检结果、血常规、生化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免疫炎症指标中,两组之间C3、C4、Ig M、Ig G、Ig A、CRP、ESR、SM、RIB、HI、RNPSM、ds DNA等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5、SLE-DM组中2名(5.3%)患者合并胰腺炎损伤,均发生血糖升高。6、38名SLE-DM患者中18人(47.4%)完善了糖化血红蛋白检测,糖化血红蛋白水平高于正常值(>6.5%)的患者有13人(占完善糖化血红蛋白检测人数的72.2%)。1名(2.6%)SLE-DM患者伴有糖尿病酮症酸中毒(DKA),行糖尿病相关抗体检测结果呈阴性。17名(44.7%)患者使用胰岛素控制血糖,12名(31.6%)患者单使用降糖药物控制血糖;1名(2.6%)患者采用降糖药物联合胰岛素控制血糖;1名(2.6%)患者使用了胰高血糖素样肽-1(GLP-1)类似物艾塞那肽注射液;余7名selleck产品(21.1%)患者未行降糖治疗。7、二元Logistics回归分析显示:高血压病史是SLE患者合并DM的独立危险因素,有高血压病史的SLE患者伴发DM的风险是无高血压患者的2.878倍(P=0.036,OR 2.878,95%CI 1.069~7.748)。【结论】1、本次研究中,SLE合并DM的发病率为5.5%,男女比例为:1:5.33,女性患者多于男性,平均年龄为44.18岁,SLE合并DM呈现年轻化。2、63.2%SLE患者合并DM的同时合并高血压,有高血压病史的SLE患者伴发DM的可能性显著增加,是SLE合并DM的独立危险因素。3、两组之间ANA滴度具有统计学意义,SLE-DM组患者以高滴度1:1000(42.1%)为主,对照组以低滴度1:320(44.7%)为主。4、累及胰腺器官时易发生血糖代谢紊乱,应密切监测血糖。针对血糖升高明显的SLE-DM患者,多选择皮下注射胰岛素控制血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