盐酸戊乙奎醚对喉鳞状细胞癌患者术后无病生存期及总生存期的影响

目的喉癌占头颈部恶性肿瘤的三分之一,好发于男性,多为鳞状细胞癌,预后较差。盐酸戊乙奎醚作为新型的抗胆JNJ-42756493分子式碱能药物,它有选择性的抗胆碱能作用,还具有较强的抗炎作用。回顾性收集围手术期肿瘤、临床以及麻醉相关因素,分析盐酸戊乙奎醚(Penehyclidine hydrochloride,PHC)及围手术期相关因素对喉鳞状细胞癌(Laryngeal squamous cell carcinoma,LSCC)行喉切除术患者术后复发及总生存期的影响,为喉鳞状细胞癌患者的治疗方式与用药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对2011年2月至2019年8月于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接受喉癌切除手术的284名患者进行回顾性队列研究。根据纳入标准及排除标准,排除无完整临床数据、无随访数据、无麻醉数据、原位癌以及非喉切除手术的94名患者数据,剩余190名患者数据,根据术中有无使用盐酸戊乙奎醚将患者分为盐酸戊乙奎醚组(135名患者)和非盐酸戊乙奎醚组(55名患者)。使用倾向性评分匹配方法,进行盐酸戊乙奎醚组与非盐酸戊乙奎醚组2:1匹配,减少选择偏倚以及两组间偏差。盐酸戊乙奎醚组剩余91名患者资料,非盐酸戊乙奎醚组剩余50名患者资料。观察指标:(1)肿瘤病理结果。(2)术后复发或死亡结局。(3)围手术期手术方式、麻醉方式及麻醉药物使用。将围手术期相关因素纳入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单因素回归分析,把单因素回归分析里P值≤0.10的一些相关因素放入多因素回归分析中,分析影响喉鳞状细胞癌患者的无病生存期以及总生存期的围手术期相关因素。比较盐酸戊乙奎醚组与非盐酸戊乙奎醚组两组之间喉鳞状细胞癌患者的无病生存期与总生存期。结果(1)倾向性评分匹配前,两组患者年龄(P=0.423)、性别(P=0.232)、ASA评分(P=0.311)、NYHA分级(P=0.628)、肿瘤分化程度(P=0.395)、T分级(P=0.630)、喉癌TNM分期(P=0.523)、肿瘤最大直径(P=0.762)、手术方式(P=0.873)、麻醉方式(P=0.322)、放疗史(P=0.873)、吸烟史(P=0.284)、饮酒史(P=0.246)、基础疾病史(P=0.158)、丙泊酚用量(P=0.452)均无统计学差异,瑞芬太尼用量(P=0.016)两组存在统计学差异。进行倾向性评分匹配后的两组患者的基线特征,年龄(P=0.851)、性别(P=0.376)、ASA评分(P=0.858)、NYHA分级(P=0.933)、肿瘤分化程度(P=0.946)、T分级(P=0.297)、喉癌TNM分期(P=0.932)、肿瘤最大直径(P=0.963)、手术方式(P=0.859)、麻醉方式(P=0.304)、放疗史(P=0.385)、吸烟史(P=0.539)、饮酒史(P=0.158)、基础疾病史(P=0.106)、丙泊酚用量(P=0.301)、瑞芬太尼用量(P=0.052)无统计学差异。(2)盐酸戊乙奎醚组与非盐酸戊乙奎醚组两组之间的无病生存期无显著差异(风险因素[HR]=0.772;95%CI,0.399-1.494;P=0.443)。盐酸戊乙奎醚组5年的总生存期显著高于非戊乙奎醚组(50.5%VS 14.0%,P=0.001)。(3)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单因素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肿瘤TNM分期selleck化学、肿瘤最大直径、手术方式、盐酸戊乙奎醚的使用与总生存期(OS)之间存在统计学差异,年龄、T分级、肿瘤TNM分期、肿瘤最大直径、手术方式和无病生存期(DFS)存在相关性。(4)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多因素回归分析的结果显示年龄(HR=2.539;95%CI,1.503-4.287;P=0.000)、肿瘤最大直径(HR=1.775;95%CI,1.167-2.698;P=0.007)以及盐酸戊乙奎醚(HR=0.536;95%CI,0.321-0.895;P=0.017)与总生存期(OS)相关。手术方式(HR=2.210;95%CI,1.132-4.318;P=0.020)与无病生存期(DFS)相关,此外年龄(HR=1.918;95%CI,0.983-3.742;P=0.056)也与无病生存期有一定相关性。结论(1)盐酸戊乙奎醚的使用能够改善喉鳞状细胞癌患者的总生存期,可考虑将盐酸戊乙奎醚应用于喉鳞状细胞癌行喉切除术的患者。(Acute respiratory infection2)年龄增加、肿瘤直径增加的喉鳞状细胞癌手术患者的总生存期降低,喉鳞状细胞癌早期诊断与治疗十分重要。(3)高龄的喉鳞状细胞癌患者容易复发,需及时随访,尽早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