盆底肌电生理参数对自然分娩初产妇产后盆腔器官脱垂的预测价值

目的 探讨盆底肌电生理参数对自然分娩初产妇产后出现盆腔器官脱垂的预测价值。方法 回顾性研究,收集2020年5月至2022年7月在开封市妇幼AZD6738细胞培养保健院自然分娩的84例初产妇的临床资料,且均完成6个月随访,依据产后6个月内是否出现盆腔器官脱垂分为脱垂组(44例)和未脱垂组(40例)。收集两组患者一般资料及产后42 d时盆底肌电生理参数(最BYL719纯度大肌电位、Ⅰ型肌纤维耐力及肌肉疲劳度、Ⅱ型肌纤维耐力及肌肉疲劳度),采用点二列相关性分析盆底肌电生理参数与自然分娩初产妇产后盆腔器官脱垂Prosthetic knee infection发生的相关性,并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评估盆底肌电生理参数单独及联合预测自然分娩初产妇产后出现盆腔器官脱垂的价值。结果 两组Ⅱ型肌纤维耐力及肌肉疲劳度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脱垂组最大肌电位、Ⅰ型肌纤维耐力、Ⅰ型肌肌肉疲劳度均小于未脱垂组(P<0.05);点二列相关性分析显示,最大肌电位、Ⅰ型肌纤维耐力、Ⅰ型肌肌肉疲劳度与自然分娩初产妇产后盆腔器官脱垂的发生均呈负相关(r<0,P<0.05);绘制ROC曲线,结果显示,最大肌电位、Ⅰ型肌纤维耐力及肌肉疲劳度自然分娩初产妇产后盆腔器官脱垂发生的曲线下面积(AUC)均>0.5,具有预测价值,且联合预测价值更高。结论 盆底肌电生理参数中最大肌电位、Ⅰ型肌纤维耐力及肌肉疲劳度可预测自然分娩初产妇产后盆腔器官脱垂发生情况,且三者联合预测价值更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