淋巴瘤组织基因与循环肿瘤DNA检测的一致性研究

背景和目的:淋巴瘤(lymphoma)是一类高度侵袭性和异质性的恶性肿瘤。目前诊断淋巴瘤和评估肿瘤生物学特征主要依赖于对病变组织的组织病理活检。疾病的分期和治疗后的评估主要依赖影像学检查,如超声、X线计算机体层成像(computed tomography,CT)、磁共振成像(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MRI)及正电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扫描(positron emission tomography/computed tomography,PET/CT)等。组织病理活检在有些情况下,特别是治疗后评估时,面临着取材困难的问题,而影像学评估始终面临敏感性不足和对肿瘤负荷精确定量比较的难题。血浆循环肿瘤DNA(circulating tumor DNA,ct DNA)检测,具有无创、实时、定量和可以动态监测的优点,在淋巴瘤的分子诊断、疗效评估和疾病监测等方面具有优势。然而,与组织基因检测相比,ct DNA的诊断效能以及影响两者一致性的因素还不明确,因此我们在比较两者一致性的基础上,研究影响ct DNA基因检测一致性的因素。方法:本研究首先通过Meta分析的方法探究ct DNA在淋巴瘤患者中的诊断效能,再通过临床研究验证淋巴瘤组织与循环肿瘤DNA基因检测的一致性,并进一步探索影响一致性的因素。(1)Meta分析Fulvestrant作用:根据PRISMA报告规范开展Meta分析。检索中英文数据库中循环肿瘤DNA在淋巴瘤患者基因检测的临床研究。筛选文献、提取资料,根据诊断性研究质量评价工具-2(Quality Assessment of Diagnostic Accuracy Studies-2,QUADAS-2)评价纳入研究的偏倚风险后,采用Stata 16.0软件进行Meta分析,计算其敏感度(sensitivity,Sen)和特异度(specificity,Spe),绘制集成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summary 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 curve,SROC)并计算曲线下面积(area under curve,AUC)。(2)临床研究:本研究收录自2020年11月份至2022年10月份期间就诊于兰州大学第一医院的初诊淋巴瘤患者的组织与血浆ct DNA基因检测报告及相关临床资料,组织与ct DNA基因检测方法均基于靶基因高通量二代基因测序(next-generation sequencing,NGS)。结果:(1)Meta分析:共纳入10genetic elements篇发表的循环肿瘤DNA在淋巴瘤患者基因检测的原始研究,共包括346例患者,其中原发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瘤患者65例,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患者128例,其他类型淋巴瘤患者153例。以肿瘤组织基因检测为金标准,ct DNA在淋巴瘤患者基因检测的Sen=0.80(95%CI为0.69~0.88)、Spe=0.98(95%CI为0.84~1.00)、AUC=0.99(95%CI为0.97~0.99)。此外根据疾病类型进行亚组分析,得出(z=7.339,P=0.000),说明组间无异质性。同时进行亚组回归分析P=0.689(P>0.05),说明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2)临床研究:本研究共收录33例初诊淋巴瘤患者的33份肿瘤组织及33份同期外周血的基因检测报告。使用NGS测序,共检测包含ABL1、AKT3、ALK等在内的187个基因。肿瘤组织和同期血浆标本共检出76种基因变异,涉及236个不同体细胞基因突变,其中肿瘤组织检出227个基因突变,血浆标本检出134个基因突变,其中有125个突变基因被肿瘤组织和血浆标本同时检出。以肿瘤组织或血浆ct DNA检出至少1种与淋巴瘤相关基因突变定义为肿瘤组织或ct DNA基因检测阳性,则肿瘤组织基因变异检出率为selleckchem ABT-19993.9%(31/33),ct DNA基因变异检出率为72.7%(24/33),二者一致率为78.8%(26/33)。以肿瘤组织基因检测作为金标准,血浆ct DNA检测的敏感度为77.4%(24/31),特异度为100%(2/2)。对33例患者基本疾病特征分析可知,患者肿瘤组织活检部位取材大小影响肿瘤组织基因检测的检出率。在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患者中,肿瘤的分期影响ct DNA基因变异的检出率。结论:Meta分析结果提示:与肿瘤组织基因检测相比,血浆ct DNA在淋巴瘤患者基因检测中有较高的诊断效能。临床研究结果显提示:循环肿瘤DNA基因突变检测与金标准(肿瘤组织基因检测)的一致性高,可反映淋巴瘤组织相关基因突变。因此,基于ct DNA基因突变检测可能成为淋巴瘤患者诊断、疗效和预后评估的有效手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