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发生肾功能恶化的相关危险因素分析

背景:流行病学资料显示,全球成人心力衰竭(心衰)患病率为1%-3%Taxus media,我国约有心400万例心衰患者。慢性心衰(chronic heart failure,CHF)患者中,中心静脉压(central venous pressure,CVP)的增加会导致肾小球毛细血管血流量减少,并PI3K/Akt/mTOR抑制剂增加肾脏内的间质和肾小管压力,流行病学研究表明30-40%的心衰患者伴有肾脏功能不全,且伴有肾脏功能不全的患者预后更差。因此,保护管理肾脏、关注心衰患者肾功能变化在心衰诊治管理过程中尤为重要。目的:本研究通过收集CHF患者的临床数据,分析慢性心力衰竭患者住院期间肾功能恶化(worsening of renal function,WRF)的发生情况,以及影响肾功能恶化的危险因素,从而做到CHF患者肾功能恶化早期预防、干预。方法:回顾性收集2019年4月至2022年11月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心血管内科住院的心衰患者,心衰的诊断参照《2022 ACC/AHA/HFSA心衰指南》,本研究最终纳入358例慢性心衰的患者。收集患者入院时及出院时的血肌酐指标,肌酐清除率计算采用中国人MDRD公式(c-MDRD):e GFR[ml/(min·1.73m2)]=170×[血清肌酐(mg/dl)]~(-1.234)×(年龄)~(-0.179)×(1男性;0.79女性)。入院肾功能正常组定义为:e GFR≥60(ml/(min·1.73m2)),入院肾功能不全组定义为:e GFR<60(ml/(min·1.73m2))。selleckchem IDN-6556计算患者住院期间的血肌酐差值:ΔScr=住院期间最高一次Scr-入院时Scr。住院期间肾功能恶化定义为:ΔScr≥26.5μmol/L。将研究人群分为两组:肾功能未恶化组(A组)、肾功能恶化组(B组)。我们收集患者的年龄、性别、既往史、吸烟史、嗜酒史、血红蛋白等实验室检查结果、影像学检查结果、临床诊断、诊疗管理情况等数据。统计学分析使用SPSS 27.0软件,检验水准:双侧α=0.05。计量资料需要分别进行正态性检验(Kolmogorov-Smirnov检验),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s)进行统计描述,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不服从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采用中位数M(P25,P75)进行统计描述,组间比较采用Mann-Whitney U检验。计数资料用率,百分比表示,用卡方检验(χ~2检验)的方法来表示组间比较。我们对两组临床资料进行比较,分析其临床特点,并分析影响住院期间肾功能恶化的危险因素。先采用单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肾功能恶化的危险因素,再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探索住院心衰患者肾功能恶化的危险因素。结果:(1)共纳入358例慢性心衰患者,其中入院时肾功能正常组有175例、占比48.9%,入院时肾功能不全组183例,占比51.1%。入院肾功能不全组年龄更大,吸烟比例更高,更多合并高血压、冠心病,糖化血红蛋白、血尿酸、NT-pro BNP、血钾更高,血红蛋白更低,服用CCB、降脂药物比例更高。(2)在358例慢性心力衰竭患者中,肾功能未恶化组(A组)271例、占比75.7%,肾功能恶化组(B组)87例,占比24.3%。肾功能恶化组年龄更大、更多合并入院时肾功能不全、糖尿病、房颤,血红蛋白更低,血钾、尿酸、NT-pro BNP更高,住院期间使用造影剂、抗凝药物比例更高,使用钠葡萄糖共转运蛋白2抑制剂比例更低。单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高血压病史、房颤史、入院时肾功能不全、NT-pro BNP值、抗凝药物的使用以及SGLT2i药物使用是影响肾功能恶化的影响因素。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提示,高龄、房颤史、入院时伴有肾功能不全、未使用SGLT2i药物是住院肾功能恶化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1)慢性心力衰竭患者伴肾功能不全的发生率高。(2)高龄、房颤史、入院时伴有肾功能不全、未使用SGLT2i药物是慢性心力衰竭患者住院期间肾功能恶化的独立危险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