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的:探讨恒古骨伤愈合剂对于发作、缓解期膝骨关节炎患者疗效的改善情况并对其潜在干预机制进行系统挖掘,为提高恒古骨伤愈合剂的临床应用价值、指导其临床合理用药提供一定参考。方法:通过恒古骨伤愈合剂治疗膝骨关节炎的真实世界研究,获得数据资料并录入“恒古骨伤愈合剂治疗膝骨关节炎病例注册登记系统”,在系统中选取2020年5月1日至2021年12月31日来自北京中医药大学第三附属医院、北京协和医院、中国中医科学院望京医院和湖南航天医院等20家医疗机构骨伤科门诊或住院的105例发作、缓解期膝骨关节炎患者,包括60例联用恒古骨伤愈合剂和关节注射治疗的患者,及45例单用关节注射治疗的患者。观察和对比两组患者的WOMAC骨关节炎指数评分、视觉模拟(GDC-0973核磁VAS)疼痛评分、中医单项疼痛症状种类(冷痛、热痛、刺痛、隐痛、酸痛)和其他中医症状,并进行统计学分析。为进一步阐释恒古骨伤愈合剂联用关节注射治疗发作、缓解期膝骨关节炎的潜在分子机制,本研究利用“骨伤交叉数据库(骨伤Laduviglusib说明书交叉数据库,http://bone-xtrans.com/database)”,收集膝骨关节炎疾病基因集、恒古骨伤愈合剂组方中药材、化学成分、物质基础、候选靶标、玻璃酸钠候选靶标数据进行筛选,构建“疾病靶标”的互作网络。结果:入组的105例膝骨关节炎患者中,发作期患empiric antibiotic treatment者占15.24%,缓解期患者占84.76%,无康复期患者。女性72例(68.57%),多于男性33例(31.43%),105例患者中试验组60例,对照组45例;试验组VAS评分5分患者20例、6分患者19例,共占试验组65.00%;对治疗前后组间VAS评分的比较结果表明,治疗后4周两组评分分别为(4.42±1.01)、(5.00±1.02),治疗后8周分别为(3.12±1.04)、(3.56±1.08),均低于治疗前(6.23±1.28)、(6.02±1.22)(P<0.05);对两组疼痛性质的比较结果表明,试验组热痛和刺痛前后改善率分别为3.4%、16.7%,对照组分别为2.2%、15.6%(P<0.05),试验组冷痛改善率为5.0%、酸痛改善率为3.3%,高于对照组(4.4%、2.3%);对两组治疗前后的WOMAC评分比较结果表明,试验组的僵硬评分治疗前后差值(1.68±1.42)分,对照组治疗前后得分差值(1.20±1.60)分(P<0.05),且试验组疼痛评分治疗前后差值(3.43±2.88)分、日常活动评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