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耳鸣临床特征、预后及影响因素的研究

第一部分 急性耳鸣患者的临床特征及严重程度影响因素分析目的:耳鸣根据病程长短可分成急性耳鸣、亚急性耳鸣和慢性耳鸣。病程在3个月内的耳鸣为急性耳鸣。目前关于急性耳鸣的研究主要聚焦于突发性耳聋合并的耳鸣和噪声损伤后耳鸣,而对于其它类型的急性耳鸣研究较少。本研究旨在分析急性耳鸣患者的临床特点和影响急性耳鸣严重程度的相关因素,从而为急性耳鸣的治疗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研究2019年12月到2022年4月就诊于空军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并诊断为急性耳鸣的病人495例,所有患者有详细的病例资料,包括:患者基本资料,耳鸣发生部位、病程、耳鸣声学特征、听力下降、合并头痛、头晕、耳闷、耳痛等症状及其它伴发临床疾病等;均完成耳鸣障碍量表(Tinnitus Handicap Inventory,THI)、听觉过敏调查表(Hyperacusis Questionnaire,HQ)、广泛性焦虑障碍量表(Generalized Anxiety Disorder,GAD-7)、抑郁筛查量表((Patient Health Questionnaire,PHQ-9)及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量表(Pittsburgh sleep scale,PSQI)、D 型人格量表(Type D personality scale-14,DS-14)等,中-重度耳鸣组的判定标准为THI评分≥38分,轻度耳鸣组为THI评分≤36分。以THI分组作为应变量,上述各因素作为自变量,采用二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各因素与急性耳鸣严重程度的相关性。结果:495例急性耳鸣患者中轻度耳鸣组235例(47.47%),Docetaxel分子量中-重度耳鸣组260例(52.53%)。1.社会人口学因素分析:中-重度耳鸣组体力劳动患者比例和初中及以下文化程度患者比例均高于轻度耳鸣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听力学及声学因素分析:轻度耳鸣组和中-重度耳鸣组在耳鸣主频率、耳鸣声响度、听力下降程度、耳鸣发生部位、病程分布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合并常见临床症状分析:中-重度耳鸣组合并听觉过敏、头痛、头晕、耳闷、耳痛的比例均高于轻度耳鸣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4.合并睡眠障碍、情绪障碍、D型人格分析:结果显示中-重度耳鸣组合并睡眠障碍、焦虑、抑郁、D型人格比例高于轻度耳鸣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5.合并常见临床疾病分析:中-重度耳鸣组合并咽喉反流的比例显著高于轻度耳鸣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合并其他疾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6.急性耳鸣严重程度的二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以THI分组为应变量,以性别、年龄、学历、职业、耳闷、耳痛、咽喉反流、听觉过敏、焦虑、抑郁、头痛、头晕、D型人格、睡眠障碍为自变量进行二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受教育水平(OR=0.689)、听觉过敏(OR=3.991)、焦虑(OR=3.043)、抑郁(OR=2.605)、睡眠障碍(OR=1.788)与急性耳鸣严重程度相关(P<0.05)。结论:受教育水平、听觉过敏、焦虑、抑郁、睡眠障碍可能是影响急性耳鸣严重程度的相关因素,因此在治疗急性耳鸣患者时应予高度关注。第二部分 急性耳鸣预后及影响因素分析目的:慢性耳鸣病因复杂,研究提示多种因素包括听力下降、失眠、情绪障碍如焦虑、抑郁、声敏感、头痛、慢性疼痛等可能是影响耳鸣代偿的因素,但目前关于慢性耳鸣代偿的病因及病理机制尚不明确,是临床治疗的难题,明显影响患者生活质量。慢性耳鸣皆由急性耳鸣发展而来[1],因此研究急性耳鸣的预后及影响因素,对慢性耳鸣的预防和治疗具有指导意义。本研究旨在分析急性耳鸣的预后情况及可能影响预后的因素,从而为主观性耳鸣的治疗及预测耳鸣的预后提供依据。方法:分析2022年3月-2022年9月就诊于空军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并诊断为急性耳鸣的病人121例,所有患者初诊时检查和评估内容同第一部分,均接受以耳鸣咨询+药物为主的个体化治疗,并于耳鸣发生后6个月进行随访,填写THI量表,分析耳鸣代偿情况及影响因素。结果:1.急性耳鸣患者的预后:6月后耳鸣严重程度与急性期的比较:6Bioactive lipids个月后THI评分显著低于急性期THI评分(Z=-9.017,P<0.001)。121例急性耳鸣患者中,15例(12.40%),耳鸣消失,97例(80.17%)发展为慢性代偿性耳鸣,9例(7.44%)发展为慢性失代偿性耳鸣。2.社会人口学因素分析:不同预后的患者进行社会人口学因素分析显示各组的性别、文化程度、职业、婚姻、居住情况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不同预后组在急性期的听力学和声学特征分析:不同预后组在急性期的听力损失、耳鸣频率、耳鸣部位分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4.不同预后组在急性期各项评分比较:6个月后转为慢性失代偿性耳鸣的患者在急性期THI和听觉过敏评分更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5.6月后耳鸣严重程度和急性期各项指标的相关性:急性期听觉过敏评分、急性期耳鸣严重程度与https://www.selleck.cn/products/mcc950-sodium-salt.html6个月后耳鸣严重程度有关,急性期焦虑、抑郁评分与6月后耳鸣严重程度呈弱相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6.不同预后组与D型人格的关系:D型人格在不同预后组分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1.随着耳鸣病程的延长,耳鸣痛苦程度逐渐减轻。2.急性期耳鸣严重程度和听觉过敏是影响耳鸣预后的因素,急性期焦虑、抑郁与耳鸣预后呈弱相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