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州市2019-2021年新报告HIV-1感染者分子传播网络特征

目的 分析四川省彭州市2019-2021年新报告HIV-1感染者分子网络特征,探讨网络形成的因素,为精准干预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2019-2021年共收集彭州市新报告HIV-1感染者血样592份,采用巢式PCR扩增法对HIV-1 pol基因区进行扩增和测序,对获得的基因序列构建最大immune-mediated adverse event似然法(ML)系统进化树并区分亚型,使用基因距离法构建分子传播网络。采用χ2检验和Logistic回归分析入网的影响因素,并进行活跃分子簇分析。结果 成功扩增得到565条序列,HIV亚型以CRF01_AE(286条,50.62%)和CRF07_BC(201条,35.58%)为主,其次为B(53条,9.38%)、CRF08_BC(18条,3.19%)、CRF55_01B(5条,0.88%)和C(2条,0.35%)亚型。共294条序列入网,入网率为52.04%(294/565),形成67个分子簇。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50岁(OR=1.84,95%CI:1.09~3.10)、CRF01_AE和B亚型(OR=3.50,95%CI:2.29~5.34,OR=10.92,95%CI:4.61~25.87)、首次LaduviglusibCD4细胞计数≥200个/μL(OR=2.25,95%CI:1.51~3.34)的感染者更容易入网。共形成4个活跃分子簇,簇内53.04%(61/115)的感染者有非婚Epigenetics抑制剂商业异性性行为。结论 四川省彭州市HIV传播来源多样化,分子网络近年扩张较快且呈现出明显的聚集性,农村地区低文化程度≥50岁男性是网络中的活跃人群,应加强对关键聚集性病例的溯源和商业异性性行为的干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