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脉冲光联合多磺酸粘多糖治疗痤疮后红斑及色素沉着的临床研究

目的:探索强脉冲光(Intense Pulsed Light,IPL)联合多磺酸粘多糖乳膏治疗痤疮后红斑及色素沉着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纳入承德市中心医院皮肤科2021年9月至2022年11月间确诊为痤疮后红斑及色素沉着的6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A、B、C三组,A组仅给予强脉冲光治疗,B组予外涂多磺酸粘多糖乳膏治疗,C组予强脉冲光联合外涂多磺酸粘多糖乳膏治疗。三组患者均治疗16周。比较三组临床疗效、皮疹消退速度、不良反应发生情况以及研究对象生活质量的改善情况。对相关数据运用SPSS 26.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本研究共纳入患者60例,脱落6例,有效病例54例。1.MC3细胞培养三组患者的性别、年龄、病程、皮肤分型以及治疗前(T0)皮疹积分、DLQI评分间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具有可比性。2.三组疗效评估:T1(第2次治疗前),三组患者皮疹积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0.608,P=0.549);T2(第3次治疗前),三组患者皮疹积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0.054,P=0.948);T3(第4次治疗前),三组患者皮疹积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1.541,P=0.224);T4(第4次治疗后一月),A组皮疹积分(51.00±22.84),B组皮疹积分(69.33±32.37),C组皮疹积分(30.11±13.15),通过对三组皮疹积分的分析,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F=11.937,P<0.05),两两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结束后T4与T0比较,A组皮疹积分差值d1(62.44±25.10),B组d2(28.94±7.21),C组d3(92.89±38.02),三组皮疹积分差值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F=25.962,P<0.05),C组皮疹消退速度最快。3.三组有效率比较:治疗结束后,A组有效率66.67%,B组有效率22.22%,C组有效率94.44%,三组间有效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X~2=20.104,P<0Alisertib细胞培养.001),行X~2分割法作两两比较,A组和B组的有效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X~2=7.200,P=0.007),A组和C组的有效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X~2=4.433,P=0.035),B组和C组的有效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X~2=19.314,P<0.001),C组的临床改善最显著。4.不良反应比较:不良反应包括疼痛、红斑及色沉加重、结痂等,三组患者治疗期间均未发生严重不良反应,A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2.22%,B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7.78%,C组不良反应发生率11.11%,对比三组总体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X~2=1.598,P=0.450)。5.DLQI评分比较:疗程结束后,A组DLQI评分(6.56±3.22),B组DLQI评分(Infectious risk9.50±4.38),C组DLQI评分(3.44±2.20),三组DLQI评分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F=14.38,P<0.001),经两两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C组在降低DLQI评分方面效果最显著。结论:强脉冲光联合多磺酸粘多糖乳膏治疗痤疮后红斑及色素沉着有效,安全性高,能显著改善患者生活质量,适于在临床推广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