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的 发展一种可用于评估抗血小板药物对病理性高剪切诱导的血小板活化和聚集抑制效果的微流控芯片分析方法。方法 采用软光刻工艺加工聚二甲基氧烷(polydimethylsiloxane, PDMS)-玻璃微通道芯片。将抗凝人外周全血以1 500 s~(-1)剪切率流过微通道芯片,应用荧光倒置显微镜拍摄血小板在狭窄通道下游的聚集行为,通过图像分析得到血小板聚集覆盖率、聚集总面积、血栓平均尺寸和血栓数量。收集流过微流控芯片的全血,通过流式细胞技术分析血小板表面活化标志物(P-选择素和PAC-1)的表达,并评估抗血小板药物(阿司匹林、替格瑞洛、替罗非班)对狭窄下游血小板Ferroptosis抑制剂聚集和活化的抑制能力。结果 随着输入剪切率的提高,血小板聚集能力逐渐增强。阿司匹林不能抑制病理性高剪切诱导的血小板活化此网站和聚集,替格瑞洛和替罗非班能够显著抑制血小板活化和聚集。结论 本研究发展的微流控芯片模型,可用于模拟动脉狭窄血管的局部特征,研究不同剪切力梯度对血小板聚集功能的影响,并在病理性高剪切力条件下评估抗血小板药物对血小板活化和聚集功能的抑制效能。区别于传统的比浊法及血栓弹力图仪等在静止条件下对血小板功能的检测,本研究结果为临床mitochondria biogenesis提供了一种更接近动脉血栓性疾病患者体内真实流动环境的体外模型,为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后或动脉粥样硬化患者的血小板功能检测提供相关的分析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