帕金森病患者冻结步态的临床相关因素分析及脑结构特点的研究

研究背景:帕金森病是老年人常见的一种神经退行性疾病,患者病程中常合并冻结步态,但在中、晚期患者中更为常见。冻结步态是一种常见的致残性、阵发性的步态障碍,表现为行走时双脚突然出现粘地感,可阻止开始或恢复行走,严重影响PD患者的独立生活能力和生活质量。目前冻结步态的神经病理学机制尚不完全明确,近年来基于体素的形态学分析技术广泛兴起,被应用于各类神经精神疾病,DS-3201小鼠同样也被应用于初步探讨冻结步态的神经病理学机制。研究目的:探讨伴有冻结步态的帕金森病患者的临床特征以及冻结步态严重程度的相关危险因素;在基于体素的形态学分析技术下了解伴有冻结步态的帕金森病患脑结构改变。研究方法:本研究从来安徽医科大学第三附属医院诊治的帕金森病患者中筛选伴冻结步态的帕金森病患者12例,不伴冻结步态的帕金森病患者20例以及社会招募健康对照组15例。所有受试者需记录人口学资料,入选的的帕金森病患者需完成统一帕金森病评定量表评定、Hoehn-Yahr分级评定、情绪量表评定、神经心理学背景测试以及FOG-Q量表评定、TUG实验。完成上述实验后,所有受试者需完成脑结构成像测试。采用西门子自带T1-MPRAGE序列薄层扫描,矢状位,共176层,脉冲重复时间(Repetition Time,TR)为1700ms,回波时间(Echo Time,TE)为3.93ms,翻转角(Flip Angel)为15°(TR/TE/FA=1700ms/3.93ms/15°),层厚/层间隔=1.0/0mm,FOV:240mm×240mm,Matrix=256×256。研究结果:本研究结果表明,年龄、性别、受教育程度三组之间无显著差异(均P>0.05)。在临床资料分析中,伴冻结步态的帕金森病组在H-Y分级、病程、左旋多巴等效剂量、运动功能评分及情绪障碍评分中均高于不伴冻结步态的帕金森病组,但是首发年龄两组之间无显著差异(P>0.05)。在神经心理学测试中,伴冻结步态组与不伴冻结步态组在中文听觉词汇学习测验(延迟回忆、再认)、视觉组织测试、线方向的本顿判断、数字符号转换、Stroop色字干扰测试、数字广度-倒序中,两组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selleckchem FUT-175中文听觉词汇学习测验-瞬时回忆、数字广度-正序、言语流畅性测试两组之间无显著差异(均P>0.05)。在皮尔逊相关性分析中,FOG-Q量表评分与病程(r=0.940,P<0.001)、强直亚评分(r=0.887,P<0.001)呈显著Bioelectrical Impedance正相关,与简易精神状态检查量表评分(r=0.993,P<0.001)呈显著负相关。在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中,病程、H-Y分级、统一帕金森病评定量表第三部分评分、抑郁均为帕金森病冻结步态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均P<0.05)。在伴冻结步态的帕金森病患者脑结构特点研究方面:伴冻结步态的帕金森病患者在小脑左侧/后叶、小脑左侧/后叶/小脑角,小脑蚓部,小脑右侧/后叶/山坡均出现萎缩,萎缩最为显著的区域为小脑左侧/后叶/小脑角。研究结论:1.帕金森病伴冻结步态的患者较不伴冻结步态的患者相比,病程更长、左旋多巴等效剂量使用更多,运动功能更差,情绪障碍更突出,认知执行功能也更差。2.在回归分析中,长病程、H-Y分级、运功功能障碍、抑郁是冻结步态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在皮尔逊相关性分析中,冻结步态的严重程度与病程以及强直的严重程度呈正相关,与认知功能呈负相关。3.在伴有冻结步态的帕金森病患者的脑结构特点研究中发现小脑后叶、小脑蚓部等小脑脑区有不同程度的灰质体积萎缩,小脑参与了冻结步态的发生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