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负荷抗阻训练对肌肥大影响的新理念

运动单位动员理论认为肌肉收缩时产生的张力大小与兴奋的肌纤维数量有关。在单个动作过程中,负荷重量越大,运动单位动员数目越大,而运动单位的动员程度是肌肥大的关键,因此在抗阻训练中,中高负荷重量被认为是刺激肌肉肥大最大化的必要条件。然而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小负荷抗阻训练能达到大负荷抗阻训练相同的肌肉肥大效果。研究目的:探索小负荷抗阻训练对肌肉肥大的影响;研究方法:本研究以发表在2011年-2022年的相关文章为主要研究对象,通过web of science、PubMed、Ebsco等数据库的检索,以”muscle hypertrophy AND low load”为主题,共查得147篇相关文献,通过人工筛选,最后得到18篇文献。研究结果:(1)针对无训练经验的老年群体,来自3位不同研究者的3篇文章表明,在各自的随机对照试验中,小负荷抗阻训练(力竭程度)能够引起与较大负荷抗阻训练相同的肌肉肥大效果。由于抗阻训练所引起的应激生理反应在老年群体和年轻群体中存在程度上的差异,且出于安全考虑,老年人在抗阻训练中力竭程度相对容易打折扣,因此该研究结果可能无法广泛推广。(2)针对无训练经验的年轻群体,有5篇随机对照试验的研究表明,通过影像学测量手段,不同组别(大、小、混合负荷组)肌肉肥大效果相同。其中有两篇文章报告了无论是I型或II型肌纤维在力竭式小负荷训练中表现出了与大负荷训练相同的肌肉肥大效果。(3)针对有系统抗阻训练经验的群体,有4篇随机对照试验的研究表明,有抗阻经验的受试者使用小负荷重量抗阻训练(力竭)依然可以达到与大负荷重量相似的肌肉增长效果,且小负荷重量依然可以动员较多的II型肌纤维。(4)针对专职运动员群体,在1篇随机对照试验的研究中表明,专项体操运动员使用小负荷重量依然可以达到与大负荷重量相似的肌肉肥大效果。(5)针对总负荷相同的非力竭或非准力竭情况下,在大、小负荷抗阻训练对肌肉肥大影响的研究中,有2篇随机对照试验的文章表明,在小负荷重量抗阻训练时,单组的高重复次数(达到准力竭以上)是实现与大负荷重量引起相似肌肉肥大效果的必要前提。(6)针对力竭训练对肌肉肥大的研究中,有3篇随selleckchem CCRG 81045机对照试验的文章表明,在不同负荷总量的情况下,准力竭就能达到与力竭相同的肌肉肥大的效果,既无论是小负荷重量还是大负荷重量,当单组努力程度足够高(达到准力竭以上水平),负荷总量对肌肉肥大的贡献度会有所下降。(7)针对小负荷抗阻训练的最低重量研究,有2位学者的随机对照试验表明,20%1RM训练至力竭,肌肉肥大效果仍明显低于40%、60%、90%1RM。在30%-90%1RM区间,负荷重量则不是刺激肌肉合成的绝对条件,但这个最低阈值因人而异的程度还需要进一步研究。(8)目前针对不同负荷重量下肌纤维动员的特异性还存在争议,部分学者通过干预前后的活检发现,I和II型纤维横截面积在两种负荷重量的抗阻训练中都有相同程度的增长,也就是说,在力竭(或准力竭)的情况下,肌纤维类型的动员不存在特异性。另一部CAU chronic autoimmune urticaria分学者则认为在不同负荷重量的抗阻训练中,肌纤维有可能会产生特异性肥大,并强调多区间负荷重量的训练可能是肌肉肥大的最佳方案。(9)尽管通过更多的训练总FGFR抑制剂负荷,小负荷重量可以达到与大负荷重量相当的肌肉肥大的效果,但在肌力增长上,两者效果存在分歧,肌肉耐力对小负荷重量的适应程度更好,而最大肌力对大负荷重量的适应程度更好。研究结论:无论有无抗阻训练背景的受试者,小负荷重量抗阻训练可能能够达到与大负荷重量相似的肌肉肥大效果;小负荷重量抗阻训练在力竭或准力竭的情况下可能同样能够动员较高数量的II型肌肉纤维;可能存在一个诱发肌肉肥大最低强度阈值,现有研究认为这个阈值低于30%1RM;无论大小负荷重量,力竭都不是肌肥大最大化的必要条件;只有当单组努力程度(单组重复次数)达到准力竭水平,并结合较高的总负荷量,小负荷重量的抗阻训练才可能达到理想的肌肥大效果。现有研究成果依然存在不明确的地方,例如不同人群,诱发肌肉肥大最低强度的具体阈值和准力竭水平的具体定义仍不明确,大、小负荷重量对刺激肌肉肥大的生理机制异同,并且国内关于小负荷重量对肌肉肥大效果的研究几乎处于空白,未来应加强该领域的研究,从而丰富抗阻训练的理论体系,为不同人群提供抗阻训练的更多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