失眠群体对情绪信息的注意偏向

失眠是一种常见的睡眠障碍,常常伴随焦虑或抑郁等负面情绪。失眠认知领域的主流模型认为注意偏向在失眠的发生维持中起关键作用。同时,研究发现焦虑抑郁群体往往存在对负性情绪刺激的注意偏向。以往研究较多关注失眠群体对睡眠相关刺激的注意偏向,单纯的失眠群体是否存在负性注意偏向是不清楚的。研究一般性负性情绪的注意偏向有助于厘清负性情绪注意偏向是否在失眠的病理机制中发挥作用。因此,本研究首先对失眠伴随和不伴随情绪障碍的群体进行分离,并进一步探讨不伴随情绪障碍的单纯失眠个体是否存在负性情绪刺激的注意偏向。实验一探讨了失眠与焦虑和抑郁的伴随关系分布特征。我们在医院神经内科门诊部采集了214名群体数据,包括失眠严重程度指数量表(ISI)、广泛性焦虑障碍量表,以及抑郁症筛查量表。结果发现,失眠程度ISI>14的Immunochromatographic assay中重度失眠群体95人,其中68%有中重度焦虑或抑郁症状;8≦ISI≦14的轻度失眠群体71人,其中70%有中重度焦虑或抑郁;ISI≤7的无失眠群体48人,其中44%有中重度焦虑或抑郁。可以看出无失眠组焦虑抑郁的比例下降,提示失眠与焦虑抑郁存在一定关联。但是失眠的程度不影响焦虑抑郁的比例,提示失眠与焦虑抑郁存在分离的机制。实验二探讨了无焦虑和抑郁的失眠中重度群体对一般性正负情绪刺激是否存在注意偏向。我们采用一种创新的视觉搜索范式,包Belnacasan细胞培养括竞争情绪(同时存在生气面孔和开心面孔)和非竞争情绪(只存在一种生气或开心面孔)两种条件,并采用客观的眼动注视指标。结果发现,在竞争条件下,正常组第一眼跳落到开心面孔的概率比生气面孔高,而失眠组第一眼跳落到生气面孔上的概率比开心面孔更高。在非竞争下失眠组和正常组无显著差异。结果提示排除了焦虑抑郁的情况下,单纯的失眠群体也存在对一般负性情绪刺激的注意偏向。总之,本研究表明失眠与焦虑抑郁存在一PF-6463922定关联但是又存在独立的机制。在排除了焦虑抑郁的情况下,单纯的失眠群体也存在对一般负性情绪刺激的注意偏向。这提示对负性情绪的注意偏向可能在失眠的病理机制中发挥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