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的:比较肺功能正常的慢性支气管炎、肺通气功能保留(PRISm)的慢性支气管炎及COPD(GOLD1+2级)三组人群在临床症状、炎症、肺功能、影像学方面的特征,多维度分析PRISm的慢性支气管炎人群特征,以探讨其是否为慢性支气管炎进展为COPD的中间人群。并探讨双相CT参数(PRMfsad)在评估慢性支气管炎和COPD不同GOLD分级人群中小气道病变的临床应用价值。对象与方法:纳入2020年12月至2022年10月在西安市第九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住院的COPD及慢性支气管炎患者共163例,其中慢性支气管炎55例(肺功能正常组22例,PRISm组33例);COPD组108例(GOLD1+2级42例、GOLD3级45例、GOLD4级21例)。收集人口统计学资料、实验室炎症参数;入院当天完成双相CT扫描;住院期间内行传统肺功能检查和新型脉冲振荡肺功能检查收集相关参数。从临床、炎症、肺功能、影像方面多维度探讨PRISm的慢性支气管炎人群特征并基于定量CT比较慢性支气管炎和不同GOLD分级COPD人群中小气道病变差异,探索双相CT参数(PRMfsad)在评估小气道病变的临床应用价值。结果确认细节:1.PRISm的慢性支气管炎人群特征(1)临床症状(CAT、m MRC、急性加重次数)、气道嗜酸性炎症(Fe NO50、Fe NO200、Ca NO)、全身炎症(WBC、N%、L%、NLR、E%、hs CRP、Fib、PCT)及气道阻力(Z5%、R5%、R20%、R5-R20、Fres、X5、AX)与肺功能正常的慢性支气管炎、COPD(GOLD1+2级)均无统计学差异;(2)传统肺功能的肺容量参数(FVC、TLC)和CT测量的肺容积均低于其他两组;小气道通气功能(MMEF、MEF50%、MEF25%)低于肺功能正常的慢性支气管炎,高于COPD(GOLD1+2级)(p<0.05);肺弥散功能(DLCO%)、储备功能(MVV%)低于肺功能正常的慢性支气管炎组(p<0.05);(3)反映小气道病变的单呼气相CT参数(LAA-856exp)、双相CT参数(PRMfsad)与肺功能正常的慢性支气管炎相似,低于COPD(GOLD1+2级)(p<0.05)。2.小气道病变在慢性支气管炎和COPD(GOLD1-4级)中普遍存在。COPD组高于慢性支气管炎组;肺功能正常的慢性支气管炎、PRISm的慢性支气管炎两组的LAA-856exp、PRMfsad无统计学差异;E/I MLD在肺功能正常的慢性支气管炎、PRISm的慢性支气管炎组、COPD(GOLD1+2级)无统计学差异。在GOLD分级中,LAA-856exp、PRMfsad、E/I MLD在GOLD1+2级低Puromycin抑制剂于GOLD3级和GOvaginal microbiomeLD4级(p<0.05)。结论:1.PRISm的慢性支气管炎人群可能并不是慢性支气管炎进展为COPD的中间人群,更可能倾向于是先天肺功能发育不良的一种特殊的慢性支气管炎人群。2.小气道病变在慢性支气管炎和COPD人群普遍存在,随着肺功能损害加重而增加,双相CT参数(PRMfsad)较单呼气相CT参数(LAA-856exp)更准确,较双相CT参数(E/I MLD)更灵敏,在小气道病变的评估上是一个良好的临床评价指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