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的:应用静息态功能磁共振成像(rs-f MRI)技术,选取低频震荡分数(f ALFF)、局部一致性(Re Ho)、度中心度(DC)三个指标,分析皮质下缺血性卒中后认知障碍非痴呆(PSCIND)患者与健康志愿者大脑功能活动差异,以及“调神益智”针刺法对皮质下缺血性PSCIND患者治疗前后不同脑区功能活动的影响,并运用神经心理学量表佐证影像结果。以期能够为皮质下缺血性PSCIND的诊断提供客观的影像学依据,阐明针刺改善皮质下缺血性PSCIND患者认知功能的中枢机制,进一步证实“调神益智”针刺法的临床疗效。方法:本研究采用1:1配对病例-对照设计与病例前后自身配对设计。于2020年10月至2022年7月,天津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针灸科病房及门诊按照纳排标准招募皮质下缺血性PSCIND患者25例进入试验组,同时面向社会,收集年龄、性别与受教育程度相匹配的认知功能正常健康志愿者21例进入对照组。试验组给予脑卒中常规PF-07321332试剂基础治疗+“调神益智”针刺治疗12周,对照组不进行干预。两组受试者均在入组时接受一般情况调查、影像学检查和修订韦氏记忆量表(WMS-RC)评估。试验组受试者额外接受神经心理学评估(简易精神状态检查量表(MMSE)及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Mo CA))。末次针刺治疗结束后3日内,再次对试验组受试者进行影像学检查及神经心理学评估包括MMSE、Mo CA、WMS-RC。本研究采用SPSS 25.0软件对基线资料、神经心理学量表资料进行统计学分析。统计检验均采用双侧检验,取α=0.05,P<0.05则认为差异有统计意义。对于一般情况及神经心理学量表评估数据,根据资料性质、正态性检验、方差齐性检验,分别采取不同描述方法如,均数加减标准差或中位数和四分位间距,选取相应统计方法如,两样本t检验、校正t检验、Mann-Whitney U检验、配对t检验及卡方检验。对于rs-f MRI资料,应用基于MATLAB 2017b平台的RESTplus v1.27软件进行数据预处理、后处理、统计分析、多重比较校正,使用Brain Net view软件作图。并采用GRF校正,认定检验水平,体素水平p<0.05、团块水平p<0.05、双尾,为存在统计学意义的差异脑区,团块大小(差异脑区大小)由软件自动生成。应用SPSS25.0软件将所得显著性脑区与MMSE、Mo CA、WMS-RC评分进行Pearson或Spearman相关性分析,取α=0.05,P<0.05则认为两指标间存在相关性。结果:本研究结束经统计,试验组失访6人,剔除2人,对照组剔除2人,最终选取16对rs-f MRI数据完整且匹配的受试者,共32人(试验组:对照组=1:1),试验组、对照组各16人,共计32人,纳入统计分析。两组受试者基线齐,且采用配对设计,排除混杂因素干扰,具有可比性。神经心理学量表评估结果显示:1.对照组(健康志愿者)WMS-RC记忆商、长时记忆及短时记忆评分均高于试验组(针刺治疗前),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2.针刺治疗后试验组受试者MMSE、Mo CA、WMS-RC记忆商、长时记忆、短时记忆、瞬时记忆评分均高于治疗前,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rs-f MRI研究结果显示1.与对照组相比,试验组右楔前叶的f ACCRG 81045体内实验剂量LFF值减低,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左小脑脚Ⅱ的Re Ho值减低,具有统计学差异(P<0.Probiotic culture05),右楔前叶的DC值减低,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2.与试验组针刺治疗前相比,试验组针刺治疗后左梭状回f ALFF值升高(P<0.05),右枕上回的f ALFF值降低,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Re Ho、DC无差异。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本研究未发现差异脑区f ALFF、Re Ho、DC各值与神经心理学量表评分存在相关性。结论:1.皮质下缺血性卒中患者“右楔前叶自发性活动强度降低,且在全脑范围内地位降低,左小脑脚Ⅱ与邻近脑区自发性活动一致性降低”或可作为诊断PSCIND的特异性影像学证据。2.“左梭状回自发性活动强度升高,右枕上回自发性活动强度降低”或是“调神益智”针刺法联合卒中二级预防改善皮质下缺血性PSCIND患者整体认知水平及记忆功能的潜在中枢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