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近十年文献研究不寐的证候特征及病机探索

目的:本文在文献研究与数据挖掘的基础之上,对近十年中医中药关于不寐临床研究的文献进行挖掘,以探明不寐的证型分布规律和中医证素特点,并在此基础上,总结不寐的病因病机,通过对不寐证候特征及病因病机的研究,为中医临床诊疗及研究不寐病机特点提供参考。方法:利用计算机检索近十年中国知网、万方、维普三大数据库中所收录的中医中药关于不寐临床研究的文献,依据纳入及排除标准筛选出符合研究需求的文献,并提取文献中关于不寐的医案,将数据标准化后批量导入古今医案云平台,建立医案数据库,通过平台“数据挖掘-统计分析”中的“病证统计-中医证候统计以及证素统计”功能对所录入病案的中医证候及证素分布规律进行总结,从学科学术的角度,Microlagae biorefinery分析其结果和意义,并通过文献研究的结果探讨不寐的病机特点。结果:经过筛选,最终纳入符合本课题研究的不寐临床文献74篇,共有不寐患者10356例,涉及到12种证型(频率≥1%),其中排名靠前的依次为阴虚火旺证、心脾两虚证、肝郁化火证、肝郁瘀阻证、心胆气虚证、痰热内扰证、心肾不交证、肝火扰心证、肝亢肾虚证、肝阳上亢证、痰热扰心证、肝郁犯胃证;不寐的证候性质中,实证最多,约占总数的41%,其次为虚实夹杂证,占比33%,虚证最少,约占26%;诸多diABZI STING agonist证型中涉及到的病位证素共有8种,PLX-4720依次为肝、心、脾、肾、胆、胃、肺、胸膈;病性证素共有12种,依次为火、气滞、阴虚、气虚、血虚、血瘀、热、痰、阳亢、阳虚、内湿、食积;通过证素组合规律可知两证素组合形式中最多见的是阴虚+火;三证素组合形式中火+气滞+肝占比最多;四证素组合形式中占比最多的是气虚+血虚+心+脾。结论:不寐的发病是多种因素作用于机体的结果,其总的病机为阴阳失调,辨证首先要分虚、实,虚则以心之气血阴阳亏虚、胆气不足、脾气亏虚及肝肾阴虚致心神失养为主,经统计虚证最常见的类型为心脾两虚证;实则因肝火、痰热、食积、气郁及瘀血等扰动心神,实证最常见的类型为肝郁化火证;虚证不寐的病位涉及五脏,与心、脾、肾密切相关,临床以心、脾两脏之虚以及气血虚者为多;实证不寐病位多在肝、心,而尤与肝相关,临床以心、肝两脏之火以及气滞血瘀为多。提示在不寐的临床诊治中,需重视心、肝、脾、肾等脏腑的功能,注意对相关脏腑功能的调节,为临床诊治不寐及药物的选择提供思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