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网络药理学及分子对接探讨当归补血汤治疗动脉粥样硬化机制

目的: 利用网络药理学及分子对接技术探讨当归补血汤治疗动脉粥样硬化的作用机制。方法:借助TCMSP数据库获得当归补血汤的活性成分,使用Swiss Target Prediction平台预测其潜在作用靶点。应用GeneCards及DisGeNET数据库筛选AS靶点,并将活性成分预测靶点与疾病靶点取交集获得关键交集靶点。采用STRING平台构建交集靶点PPI互作网络,Cytoscape软件网络拓扑分析筛选潜在关键靶点。再次使用Cytoscape软件构建药物-成分-靶点,并找到核心活性成分。通过Metascape数据库进行GO功能富集分析和KEGG 通路富集分析,最后通过分子对接,进一步明确其发挥治疗效用的成分与靶点作用机制。结果:筛选当归补血汤活性成分共19个,预测靶点204个,疾病靶点5213个,筛选得到治疗AS的交集靶点176个,排名前五位的核心靶点为AKT1、JUN、TP53、TNF、IL6。GO和KEGG富集分析主要指向氧化应激反应、转录调节pooled immunogenicity复合物等功能,参与的信号转导主要包括FoxO信号通路、JAK-STAT信号通路、脂质与动脉粥样硬化、IL-17信号通路等。分子对接结果显示5个活性成分及5个重要核心靶点对接结合能均小于-5 kJ/mol,提示其受体蛋白与配体小分子之间结合稳定,数值越低,结合稳定性越高,且结合能排名前五位的包含β-谷固醇Baf-A1与槲皮素两种活性成分,其中活性成分β-谷固醇与TNF结合能最低,为-10.52kJ/mol,说明β-谷固selleck CP-456773醇与槲皮素两种中药有效成分可能在治疗动脉粥样硬化疾病中起重要作用。结论:当归补血汤中槲皮素、β-谷固醇等核心活性成分可能通过作用于AKT1、JUN、TP53、TNF、IL6等核心靶点,调节炎症反应、脂质代谢等相关通路,从而发挥治疗动脉粥样硬化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