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数据挖掘及网络药理学研究杨百京教授治疗CG用药规律及机制分析

目的:借助中医传承辅助平台(V2.5),挖掘兵团名中医杨百京教授治疗慢性胃炎(Chronic Gastritis,CG)的临床用药特点和方剂规律,梳理和归纳其治疗慢性胃炎的核心药物。并使用网络药理学对核心药物进行分析,从微观上阐述杨百京教授治疗慢性胃炎的特点,为中医在临床上治疗该方面的疾病提供参考。方法:在石河子大学医学院某附属医院HIS系统中,收集杨百京教授于2019年6月至2021年10月期间门诊诊治慢性胃炎的临床病例,对病例经过筛选和规范化处理后,录入到中医传承辅助系统(V2.5)平台,进行临床数据分析,挖掘杨百京教授用药规律。然后从MG132试剂挖掘到的常用中药中,经杨百京教授指导,选取类似君药和臣药的关键性中药,在相应数据库中检索中药活性成分及对应的靶基因和慢性胃炎疾病靶基因;将检索到的药物靶基因和疾病靶基因,在Venny软件中进行处理取两者交集基因,然后使用STRING数据库和Cytoscape软件对交集基因进行网络分析,得到关键药物活性成分和关键基因;使用Metascape数据库对交集基因进行GO和KEGG富集分析,可以得到药物作用于疾病靶点之间的关系;最后选取靠前的关键活性成分和关键基因做分子对接验证。Four medical treatises结果:1.杨百京教授在治疗“肝胃不和证、脾胃虚弱证、脾胃湿热证、胃阴不足证、胃络瘀阻证”,这五个中医证型的诊疗情况的分布,分别占比47.34%、27.81%、5.33%、7.10%、27.81%。2.从高到低使用中药饮片的频次,频次位于前十三位的中药味:茯苓、酒黄芩、槟榔、酒大黄、吴茱萸、太子参、川楝子、姜半夏、莱菔子、大腹皮、柴胡、白术。因为组方中甘草作为“使药”——调和诸药,出现频率非常高,故将甘草排除在核心药物之外。3.组方规律分析(规则分析)得到常用的药对有6对,分别为:半夏-茯苓,太子参-茯苓,吴茱萸-茯苓,川楝子-茯苓,槟榔-茯苓,MCC950细胞培养川楝子-槟榔。4.分析得到核心药物组方:太子参、酒大黄、川楝子、姜半夏、槟榔、酒黄芩、大腹皮、茯苓、柴胡、吴茱萸、莱菔子、白术。5.根据新方分析,得到3个新的方剂组合。方1:南五味子、大腹皮、酒大黄、山麦冬;方2:栀子、丹参、酒黄芩、薄荷、熟地黄;方3:生地黄、莱菔子、牡丹皮、吴茱萸、柴胡、大腹皮。6.网络药理学分析:选取核心药物组方中的君药和臣药,提取药物和疾病的靶标基因,得到交集基因22个,筛选得到关键基因14个;GO和KEGG分析得到药物主要作用于炎症和免疫调节,调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