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己酰化乙二醇壳聚糖温敏性纳米粒子的制备及在肿瘤联合治疗中的应用

癌症是严重危害人类生命健康和导致人类死亡的主要疾病之一,其发病率正在逐年上升。化疗(Chemotherapy,CT)作为临床常规治疗癌症的手段之一,存在靶向性差、副作用大、多药耐药性等问题而限制了其疗效。光热治疗(photothermal therapy,PTT)由于具有无创伤性、操作方便、无侵入性、局部选择性、耐药性低、副作用小等特点而受到了广泛关注。光热治疗主要是通过特定波长激光照射富集在病灶部位的光热剂(PTA),PTA将其吸收的光能转化为热能,导致辐照部位局部高热,从而诱导癌细胞的凋亡和(或)坏死。然而,PTT治疗过程中癌细胞会产生热休克蛋白进行自我保护,导致其治疗效率低,易复发等问题。因此,针对具有复杂性、多样性和异质性的肿瘤,单一疗法无法达到理想治疗效果,而PTT/CT联合治疗可以克服单一疗法的局限性,PTT产生的局部高温在杀死癌细胞的同时,加快化疗药物的释放,增强癌细胞对化疗药物的摄取,同时又可以有效地避免化疗药物的耐药性,从而提高肿瘤治疗效率。此外,控制药物在病灶部位的精准释放,提高局部药物浓度也是提高肿瘤治疗效率的有效途径。本论文围绕设计制备基于己酰化乙二醇壳聚糖(HGC)的温敏性纳米粒子,实现对药物的控制释放及在肿瘤PTT/CT联合治疗中的应用展开研究工作,主要研究内容如下:1.设计制备以金纳米粒子(AuNPs)为内核,温敏的HGC作为外壳,将CT药物(阿霉素,DOX)和光热制剂(吲哚氰绿,ICG)包覆在AuNPs表面,形成温敏性纳米粒子(AuNPs@HGC-DOX-ICG)用于PTT/CT联合治疗,HGC外壳可控制纳米粒子尺寸大小及DOX释放行为。研究结果表明,AuNPs@HGC-DOX-ICG为类球型结构,DOX和ICG载药量分别为35.7%和16.6%。在808 nm激BMN 673生产商光照射下,随着温度的升高,AuNPs@HGC-DOX-ICG表现出明显的尺寸收缩和DOX的释放行为,光热转换效率为19.1%。体外细胞实验结果表明,与单一PTT和CT相比,AuNPs@HGC-DOX-ICG对He La和Si Ha细胞表现出更高的细胞毒性。2.设计制备以具有光热性质的硫化铜纳米粒子(CuS)为内核,HGC作为外壳,将CT药物(阿霉素,DOX)包覆在CuS表面,形成温敏性纳米粒子(selleckchem Torin 1CuS@HGC-DOX)用于PTT/CT协同治疗肿瘤,HGC外壳可控制其尺寸大小和DOX的释放行为。研究结果表明,CuS@HGC-DOX为类球型结构,DOX载药量为27.1%。在880 nm激光照射下,随着温度的升高,CuS@HGC-DOX表现出明显的尺寸收缩和DOX释放行为,以及较高的光热转换效率(35mito-ribosome biogenesis.4%,以吲哚菁绿为基准),经5次激光循环照射之后仍展现出良好的光稳定性及明显的光热活性。体外细胞实验结果表明,与单一PTT和CT相比,CuS@HGC-DOX对He La和Si Ha细胞表现出更高的细胞毒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