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咽黏膜形态学改变的慢性咽炎中医体质学研究

目的:探究中医体质Bemcentinib体外在慢性咽炎患者人群中的分布特点patient medication knowledge及其相关因素,基于咽黏膜形态学改变来研究体质对慢性咽炎症状及咽黏膜形态学改变的影响,寻找体质在慢性咽炎中的效应指标,为慢性咽炎的中医个体化防治提供依据,同时强调在临床治疗时“辨体质-辨病-辨证”三辨诊疗相结合模式的必要性。方法:在云南省中医医院的耳鼻喉科门诊患者中选取符合纳入标准的451例慢性咽炎患者,采用中医体质九分法进行体质调查,合理诊断中医证型、病理分型,并采集咽黏膜形态图片,对慢性咽炎症状、咽黏膜形态学改变分级量化评分。将所有数据整理输入Excel表格,采用统计软件SPSS 26.0对数据进行分析。结果:在入选的451例慢性咽炎患者中,女性患者占比约58.1%,年龄在18-30岁年龄段的患病人数占比约24.2%。汉族明显多于少数民族,职业为职员的患者最多,有80例,其余常见职业中均有慢性咽炎患者的分布。既往伴随疾病中出现次数最多的是消化系统疾病共计出现105次(占23.3%)。约6.0%的慢性咽炎患者有过敏史。约62.5%的慢性咽炎患者平素有饮食偏嗜者,偏嗜五味中以辛辣、酸、甜为主。病理分型为慢性单纯GDC-0068性咽炎患者最多;中医证候为脾胃虚弱证的患者最多。75.2%的患者为兼夹体质,单一体质类型仅占比24.8%;体质分布情况由多到少依次为:气虚质(26.6%)、湿热质(20.2%)、痰湿质(17.3%)、阴虚质及血瘀质(各占比8.4%)、气郁质(6.0%)、平和质(5.8%)、阳虚质(5.1%)、特禀质(2.2%)。分别计算体质与性别、年龄的卡方值及P值,P均<0.05;对中医证候分布和体质分类进行Fisher检验,P<0.01;症状、咽黏膜形态学改变评分中,咽异物感、咽黏膜充血、淋巴滤泡增生评分总分最高。分别对咽异物感与淋巴滤泡增生、咽黏膜肥厚进行相关性分析,pearson值分别为0.134、0.242,P均<0.05。分别进行体质对咽异物感、咽干、咽痒、咽部微痛四个症状及淋巴滤泡增生、咽黏膜充血、咽黏膜肥厚三个咽黏膜形态学改变的线性回归分析,P<0.05。结论:1.在本次调查的慢性咽炎患者研究中,既往史以消化系统疾病史最为常见,有饮食偏嗜者占据较大的比例。体质分布以气虚质最常见,湿热质、痰湿质次之,故气虚质及痰湿质、湿热质对慢性咽炎有易罹性、倾向性。在性别、年龄方面,女性患者多于男性患者,各个年龄段均有分布但年龄分布有年轻化趋势。慢性咽炎患者中医体质分类与证候之间有相关性,故临床治疗时需“辨体质-辨病-辨证”三辨诊疗相结合。2.本研究表明在慢性咽炎患者中,程度最重的症状是咽异物感,程度最重的咽黏膜形态学改变是咽部黏膜充血、淋巴滤泡增生,且咽异物感与咽部淋巴滤泡增生、咽黏膜肥厚呈正相关关系。3.不同体质对咽异物感、咽干、咽痒、咽部微痛四个症状及淋巴滤泡增生、咽黏膜充血、咽黏膜肥厚三个咽黏膜形态学改变程度具有不同影响,影响具有一定规律。咽黏膜形态学改变是慢性咽炎临床易获得、客观的特异性表现,慢性咽炎的咽黏膜形态学改变与中医体质具有相关性,咽黏膜形态学的改变可对慢性咽炎的中医体质有一个指向,在一定程度上可反映体质特点,作为评判体质的一个指标。在临床中可借助咽黏膜形态学的改变进行初步体质判定。